首頁>育兒>

有些父母透過虐待或暴力等方式傷害自己的孩子。這類父母被稱為“有毒”父母。“有毒”父母的表現之一就是不斷地挖苦孩子,在心理層面上虐待孩子。近年來,此現象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這些“有毒”的父母老後需要護理時,他們的子女該如何是好呢?記者石川結貴是《“有毒”父母的護理問題》一書的作者。下面聽聽石川介紹一下”有毒“父母護理的現狀,以及子女該如何正確面對,妥善處理避免矛盾。

令子女們煩惱的難題——“有毒父母”需要護理時

石川結貴說:”‘有毒的父母‘一詞最早出自美國心理指導顧問蘇珊·沃福德的著作《原生家庭》(日文版已於1999年出版)。福沃德認為”有毒“的父母會給孩子造成惡劣的影響,他們會腐蝕並破壞孩子的身心健康。說的容易理解些,”有毒“父母的行為表現為平時或對孩子施暴,或辱罵,或懶得照顧孩子,或用毫無邏輯、自相矛盾的言行任意擺佈孩子。”石川30年來一直從事貧困問題、教育問題、虐待兒童等有關現代家庭問題的採訪工作。近幾年她一直致力於“有毒”父母年老後的護理這一課題的研究。

石川補充道:“日本即將進入超級老齡化時代,老年人護理問題也必將隨之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誰也逃不開老年人護理問題。承擔首要任務的是家屬,但家屬也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照顧老年人家庭關係破裂的問題屢見不鮮。”

圖為石川結貴女士(いしかわ・ゆうき)。身份是一名記者。1961年生人。日本靜岡縣人。多年來從事家庭、教育、虐待兒童、青少年網路使用情況等題材的採訪報道工作。著書多部。包括《使用智慧手機的廢人》(試譯)、《報道居所不明兒童消失的孩子們》(試譯)、《報道兒童無緣社會》、《誰來幫幫我?虐待兒童問題何時休?》(試譯)等。

傷害過自己或沒有給過自己父愛(母愛)的父母老後需要護理時,孩子究竟是選擇照顧他們還是疏遠他們。從子女的角度出發考慮似乎很難處理。石川女士持續跟蹤採訪了20位年齡跨度在51到59歲,家中有上述”有毒“父母的人。

據石川介紹說她身邊多的是這樣的人,自己根本沒有刻意去找採訪物件。

”有的人我過去採訪的時候30多歲,現在50多歲了,正面臨著父母的護理問題。有的人多年不見,突然某天給我發郵件哭訴說自己照顧父母非常痛苦。我想許多人現在都正在煩惱父母的護理問題吧“

聽上去,都是些沉重的話題。

經常施暴辱罵我的父親得了老年痴呆症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現年48歲的男性。目前經營著一家小型建築公司。他自幼就遭到過父親的”拳腳相加“以及辱罵。以”管教“為名的拳打腳踢是家常便飯,他的父親也曾拿木棒對他一通毆打。他30歲時,父親腦出血,右半身癱瘓,患上了失語症。他隔一天到他父親家裡照顧他。可老人不但沒有收斂自己旁若無人的言行舉止,而且還經常與護工發生矛盾。不久,老人確診為老年痴呆症,已嚴重到到處亂跑的地步。而且事情正往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與父親同住的母親也一反常態。她開始虐待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父親,而且還開始責怪他。

這位男性唉聲嘆氣地對石川說:”老爺子就夠我受的了。現在連老孃也這樣了。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兒啊?唉~“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是一位58歲的女性。她與自己的母親,還有弟弟、妹妹同住在一所三室一廳的出租公寓。妹妹離婚後回來和他們一起住。她和她弟弟至今都未婚。她11歲時父母離異。母親為了撫養她們三姐弟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但也有讓人頭疼的問題。母親交友不慎,用一部分錢在外面養了一個男人。她小時候母親的情人時常性侵她,每天都痛苦度日,結果她長大後與家人斷絕了來往。可是,在她40歲時,她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於是回來和她母親一同生活。可就在大概4年前,她的生活完全變了樣。母親得了心臟病需要住院治療,轉年腰又骨折了,連走路都困難,經鑑定需要接受2級護理。家裡經濟上越來越拮据。母親開始責罵她:“你啊。連婚你都結不成~真是愁死我了

她當時想殺了她母親的心都有。(心想:“我都這樣了。你竟然還損我。”)可想想自己也離不開這個家。因為既要照顧母親,又要工作的話自己吃不消,結果只好靠母親的養老金過活。採訪過程中她含含糊糊地說:“母親的牢騷非常讓人生氣。但是,考慮到現在的生活和以後的事情所以就……哎~”

石川說,10個需要照顧老人的家庭只有一兩家能夠處理好,其餘八九家都有著各自大大小小的問題。

“養老院宣傳冊封面上不是印著那種類似”門面“的照片麼。坐在輪椅上的老爺爺身邊老伴和兒孫們環繞,大家滿臉笑容。實際上這種其樂融融的場景實屬罕見。”

石川說她在採訪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肩負照顧”有毒“父母的子女基本上都是性格認真且溫柔的人。

石川說:”兄弟姐妹或親戚多的家庭裡,精明的人總是最先‘逃之夭夭’。這不只適用於照顧‘有毒’父母這個問題,在平時的親子關係,家人之間的關係處理上同樣如此。性格認真溫柔的人總是願意努力付出。但父母通常不會領情,從不表揚他們,而是會表揚他們的’逃兵‘兄弟姐妹。照顧父母的子女得不到回報,在精神層面上會被一步步逼到走投無路。“

35.5%的人憎恨自己的父母

石川在採訪過程中還注意到”有毒“父母分為兩類人

一類人是常年對子女施暴或辱罵。連旁人都認為他們”有毒“,也就是顯性有毒。另一類人,子女雖不視他們為”有毒“父母,但一旦子女開始試著照顧他們,就會意識到”原來我爸(或我媽)有毒啊!“,也就是說這類人屬於隱性有毒。石川指出”隱性有毒父母“更讓人棘手。

”如果遇上‘顯性有毒’父母,子女本人不僅會抱持‘遠離父母或與父母斷絕來往也是出於無奈’的想法,也會招致街坊四鄰的鄙視。認為這家的兒女‘不孝’。但如果遇上‘隱性有毒’父母,因為乍一看是模範父母,往往會被認為是在小題大做。結果導致子女本人鑽進了死衚衕。“

當然,不管父母是否”有毒“,護理本身都伴隨著身體與心理上的雙重壓力。

根據日本全國勞動組合總聯合(簡稱連合)2014年實施的一項”關於家中有需要護理的老人的子女對於護理問題的看法及其實際護理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從每天負責照顧老人的家屬的壓力程度來看,”壓力非常大“和”有些壓力“的人總和高達80%。此外,從是否對父母產生厭惡之感來看,35.5%的人感到自己在護理過程中有厭惡父母的情緒。從有無遭受父母心理上的虐待來看,12.3%的人認為有過類似經歷。不僅如此,調查顯示哭訴在家護理老人困難的人或家裡有重度老年痴呆症家屬的人對老人的厭惡之感愈加強烈。這一點與上述壓力程度的調查資料雷同。

需要家人幫助的老人主要是認知能力降低的老年人,有慢性病或某些方面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是,即使假設父母與子女感情融洽,幫助護理老人也是子女的一大負擔。

石川說父母和子女感情融洽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那些從小就沒有被父母愛過的記憶的子女,或是從小被”有毒“父母虐待得苦不堪言的子女。對他們來說,照顧父母根本不能稱之為負擔,而說是與父母的鬥爭,或是與自己的鬥爭也不為過。所謂與自己的鬥爭,就是盡贍養父母的義務與憎惡父母二者之間相互割裂般的矛盾。

”簡單來說或許可以總結為一句話——‘自己能不能照顧好自己本就討厭的父母?’子女對父母的感情十分複雜。雖然厭惡父母,卻又想父母愛自己。雖然有毒父母難對付,但又不能對他們置之不理。子女往往左右為難。不僅自己內心矛盾,還有來自社會的盡孝壓力,或由自己內心的責任感、罪惡感帶來的壓力。因此,無論是定期去探望父母,還是給父母安排養老機構,或是被父母叫去一起住,都逃不掉。“

但是,在努力護理父母的過程中,子女有時會回憶起自己年幼時對父母的憎恨經歷,陷入眼前的父母是在折磨自己的錯誤認知。

”那麼,子女也不能和任何人吐苦水。再遇上失業、生活困難、離異、與親屬斷絕來往等情況自己的生活將徹底崩潰。許多人在走到那一步前,認為必須向社會求助解決“有毒”父母的護理問題。這也是我寫本書的一大動機。“石川說道。

好好研究研究老年痴呆症的症狀就能理解父母的行為

那麼,實際上苦於護理”有毒“父母的人該怎麼辦呢?石川給出了建議。首先要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

比方說,有的老人吃飯時湯菜飯粒撒得到處都是,吃飯時間很長。子女若與父母有矛盾或厭惡父母,或許就會認為這是在故意刁難自己。但實際上父母的這一行為很可能是年老後認知能力降低導致的結果。

聽石川說她本人曾諮詢過老年痴呆症的專科醫生為何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行為異常。例如,將自己的糞便胡亂塗抹在牆上。

醫生解釋說老年人的排便功能減退後,會失去排便感,用手指觸控就會想要排便。如果老人認知功能正常,自己會用水洗淨手指,或用廁紙擦拭乾淨。但,老年人一旦患上老年痴呆症,就想不起來該這樣處理。所以,他們會把糞便塗抹在牆上,試圖清潔自己的手指。

”也就是說,子女如果事先了解老年痴呆症的症狀,當老人行為異常時就知道這是其中一種症狀。如果明確了這一點,子女就可以在廁所的牆上貼一層塑膠袋,讓老人隨意塗抹,到時取下塑膠袋就行了。雖然這樣做有些費事,但省去了自己每次發火後造成的徒勞無用的身心俱疲感。我認為子女需要做的就是暫時丟掉父母刻意刁難自己的想法,試著改變看問題的角度。同時,調查清楚疾病的症狀,採取力所能及的應對措施,自己就會輕鬆一些。“

雖說如此,靠自己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石川建議說,您可以諮詢護理專員或護理員,或參加家族會與同樣處境的人互相發發牢騷。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得啟發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其次重要的是“想開,保持自己身心健康”。這是專門從事老年學研究的我日本同事櫻美林大學長田久雄教授首先提出的。長田教授主張子女不要僅從自己的角度解讀親子關係,而應做到豁達,包容父母年老的事實。

父母對天天照顧自己的子女完全沒有感激之情,反倒是偶爾來蘸糖墩兒的兄弟姐妹給他們區區10000日元(根據11月25日當日匯率約合人民幣629.3元),他們就美得不得了,誇他們從小就孝順。這種不平等待遇若一直持續下去,照顧老人的子女就會產生憤怒情緒,覺得自己做的一切根本毫無意義。不僅會造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還會導致兄弟姐妹之間關係破裂。

石川說:“人做事都想得到回報。如果總想著‘我天天起早貪黑地照顧父母,為什麼他們(父母和兄弟姐妹)連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呢”“不求回報那不是扯淡麼”,那天天想的就都是苦悶的事。如果你身處這樣的境遇,我建議你可以試著自己表揚自己,認可自己。你可以對自己說:’沒有任何回報,我不是做得也很好嗎?我很了不起。‘這樣來給自己打氣。”

是和父母完全斷絕來往,還是保持某種程度的聯絡

最後要談及的是“如何與父母完全斷絕來往”的問題。換言之就是“當逃兵”,“斷絕關係”。雖然這話聽上去傳出去不好聽,但石川說了解如何妥善與父母斷絕來往至關重要。

“與父母斷絕來往或許會遭到街坊四鄰的指責。可是,如果對父母的恨意愈演愈烈,快毀了自己的話,我建議最好還是考慮一下這種情況。協助遠端護理的NPO工作者也曾說過,與其因為”有毒“父母毀了自己的一生,不如先顧好自己的人生。”

因此,首要任務是弄清楚自己與“有毒”父母的關係。是死了也不想有任何瓜葛?還是想只提供一點幫助?自己想不清楚的話,可以去設有老年人生活、護理諮詢視窗的地區綜合服務中心進行諮詢。在諮詢中心確認自己的父母適合哪類養老服務的同時,毫無隱瞞地告知工作人員自己曾遭受過父母的虐待。綜合考慮後決定今後是保持某種程度的聯絡,還是與父母斷絕來往。

如果選擇與父母斷絕來往,必須事先透過父母居住地的自治體或地方綜合服務中心辦理包括護理服務在內的各種手續。因為,如果隨意遺棄父母可能會以保護責任者遺棄罪等罪名被起訴。不過,我並不十分建議採取這種方法。石川補充道。

”因為有些父母的確很絕情。與其左思右想逃不出他們的’魔爪‘,最終釀成悲劇,不如儘早離開他們。因為即使子女不照顧父母,他們也能接受醫療或護理服務。“

相反,如果決定與父母保持某種程度的聯絡,那麼事先要想好聯絡的尺度。梳理出自己能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比方說,在父母入住養老設施的情況下,自己可以作為身份擔保人。每個月給父母30000日元養老。父母去世只出席葬禮等。

”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能夠犧牲的部分妥協,決定聯絡的尺度即可。這也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生活及人生。

護理老人留給我的是靈魂的拯救

石川一直致力於採訪面對嚴苛的護理老人境遇下的人們。她補充道:”我透過護理老人學到了很多東西。“

”這是我從自己的經歷中學會的。不過,情況有點特殊。

石川與丈夫離婚後,迫不得已照顧起了前夫的母親。雖然二人在法律上,血緣上都毫無關係,但石川還是全權負責照顧起了這位患老年痴呆症,鑑定護理等級3級的”前任婆婆“。石川排除萬難照顧老人的排便問題。不僅如此,在老人入住養老設施後,她仍連續給老人支付入住費。一開始她以為兩三年老人就會去世,自己不必再支付相關費用,結果沒想到老人在養老設施一住就是11年。11年間她也曾幾次三番抱怨過這老太婆怎麼還不死。但反過來想想,自己也從與本應是”陌生人“的前任婆婆的關係中得到了某種喜悅。

石川說:”’前任婆婆‘99歲那年去世了。臨終前她用那爬滿皺紋的雙手多次對我作揖表示感謝,嘴裡唸叨著“兒媳婦,今後你就輕鬆了啊。”我看到眼前這一幕不由得淚流滿面,內心彷佛也得到了淨化。“

我個人體會是護理老人獲得的靈魂拯救就在自己的心中。心裡不要總想著’老梆子終於死了。這下可輕鬆了‘。換種思考方式,想想’自己雖無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已盡己所能照顧老人了‘、‘自己能力有限,但盡力照顧老人了,無愧於心”。如果這樣想自己今後的人生一定會發生改變。“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又一款寶寶霜被曝出不合格,你還在給孩子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