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小學和中學的走廊裡都掛著一幅醒目字圖:“失敗是成功之母”,當時是激勵,是我們眼中非常正確的道理。

這個的信念釘在我們的腦海中,日復一日,老師的諄諄教導、父母的殷勤叮囑還有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都在不斷地強化我們的大腦神經。

貝多芬生活困苦,晚年失聰,仍然創造出《命運》交響曲;

小仲馬接受了無數次退稿書,終以《茶花女》一鳴驚人;

孫中山革命了100多次才成功了一半;馬雲創業失敗了多次才創立了阿里巴巴......

10000個小時定律也告訴我們“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於1967年做了一個實驗:最初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在籠子裡上蹦下躥想要逃離,可是它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

多次實驗後,塞利格曼改變了實驗程式,當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開啟。

此時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

不斷地失敗有時候換來的不是成功,而是“習得性無助”。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成績不佳自殺的女孩,僅僅因為這一次成績不佳嗎?她肯定面對過成績不佳的情況,以致現在失去了面對的勇氣。

被媽媽扇嘴巴子而絕望跳樓的男孩,一個母親當眾打人的樣子彷彿在家上演了無數次,男孩也曾憤怒過、反抗過......最後他還是走入絕境。

失敗給予希望還是無助

洛克菲勒這樣告誡兒子:失敗100次都要有站起來的勇氣。

面對失敗的勇氣,接受“不完美”的勇氣,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我更願意把做的不成功的事情看作“不完美”的經歷,“不完美”代表著我們還可以將它變得完美、更完美。相比失敗,“不完美”沒有標籤的意義,沒有失敗的沮喪,它更像是這個尋求結果的必經之路。

總之它讓我還保持著一份積極的心態。

邁克爾.喬丹曾說:“你可以做到每天訓練投籃8小時,但如果你的技能是錯誤的,那最好的成果不過是你擅長以一種錯誤的方式投籃而已”。

要有接納不完美的勇氣,也要把每一次的不完美當做學習的機會,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總結正確的方法,這才不辜負我們花費了時間和精力。

我的面板經常會被同事、朋友肯定,說我面板亮白,光滑不起痘等等,可是原來的我也曾黑黑的,痘痘不斷。我嘗試過很多方法,購買過很多護膚品,一次次失敗。

後來我在美容師的建議下我根據自己敏感肌特質,去掉了乳液部分,減少營養的攝入,而增加補水和鎖水部分,這樣下來幾個月的時間,面板狀態就得到了很好的調整。

當方法不對時,正如喬丹所說,我們不過掌握了一個“錯誤的投籃技巧”而已。

失敗是正常的,總是失敗肯定有貓膩。

轉變態度,找到方法很重要。

1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放奶奶身邊呆一個多月再接回,跟以前判若兩人。媽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