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師,就是母親和父親。

作為父母,都希望儘自己所能把孩子教育好。但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不知不覺地走進了三個教育誤區,給孩子帶來傷害。

一、父母很少跟孩子溝通。

很多父母有這樣的觀念,父母的生活經驗和人生經驗豐富,自己在孩子面前,就是權威,孩子什麼都不懂,遇到什麼事情,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話,根本沒有必要跟孩子交流、溝通。

就如知名作家、出版人洪晃曾經說過的:“中國式家長,拒與孩子溝通,固執維持自我人設。”

《2018年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顯示了親子溝通的狀況令人堪憂:

部分家長從不或幾乎不跟孩子溝通。

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溝通,絕對不是一件可有可無的小事,因為溝通,關係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和諧關係,和對孩子的有效教導。

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過:我們對孩子的態度,決定著我們和孩子的關係。

當父母很少跟孩子溝通,只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服從,孩子感到的只有控制、強迫、壓抑,這樣很可能引起孩子反抗、叛逆,以致親子關係緊張,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現了問題時,還不知道原因,而只有對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

哈佛研究:80%孩子的叛逆源於和父母的溝通。

兒童教育專家錢志亮曾說:親子關係大於教育,父母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把親子關係建立好。

有了良好溝通,才會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有了良好親子關係,才可能把孩子教育好,因此,父母跟孩子的溝通,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教育專家多湖輝也多次強調,作為父母,一定要重視與孩子的溝通,這樣父母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知道孩子在做什麼,想什麼,才能更切合實際地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中描述了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

凡屬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橫加干涉,而是懷著愛心加以關注,以平等的態度進行商量。

二、父母在家很少陪孩子玩。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有這樣的錯誤認知,認為:好的玩具可以開發的孩子的智力,於是,給孩子買很多很貴的玩具。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在加州大學的時候,曾親身參與了一個實驗:

實驗把一隻老鼠,兩隻老鼠,10只老鼠分別關在一起,實驗結果顯示,2只老鼠在一起的腦部神經和10只老鼠放一起的並沒有任何區別。

洪蘭教授認為:只要是正常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有玩伴比什麼都好。如果家長能做孩子的玩伴,勝過給孩子買數不清的高階玩具。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遊戲是孩子的工作”。

既然,喜歡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玩遊戲會非常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當父母有時間能和孩子一起玩時,可以對孩子感興趣的東西,進行積極引導,讓孩子在玩中,來學習、鍛鍊他的各種能力。

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的引導、訓練跟灌輸和說教完全不同,可以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從而使孩子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進步、提高。

父母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可以把知識轉換到遊戲當中讓孩子得到吸收,並將重點放到認識事物和學習、鞏固知識上。比如經常問孩子一些“什麼動物愛吃什麼食物”“哪裡不正確”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這樣孩子就會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把這方面的知識掌握得更好。

父母陪孩子一起玩耍的基本守則,應該建立在與孩子“對等平視關係”,父母要清楚,孩子才是遊戲互動關係中的主角。

《園丁和木匠》裡面寫過一段話:“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獎勵不是孩子的成績和獎盃,甚至也不是它們的畢業典禮和婚禮,而是與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悅,以及孩子與你在一起的點滴快樂時光。”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陪孩子玩的時光,比給孩子買任何玩具都有意義。陪孩子玩耍是父母責無旁貸的功課。因此,再忙的父母也請拿出時間來,陪孩子玩或做做遊戲。

三、父母在孩子面前爭吵。

生活中,夫妻之間很少有不吵架的,無論是大的原則問題,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總免不了有些摩擦。不過,當夫妻成為父母之後,吵架這件事就要引起重視了,因為身邊多了一個“第三者”——孩子。

根據調查顯示,有85%的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吵架。一個長期在充滿爭吵的環境裡的生活的孩子,容易變得退縮、自卑,在人際交往中,會顯得不自信、不主動,不能很好地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很難有和諧的關係。

曾經看過一個問題:生活在一個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大部分的回答裡都包含著這幾個詞:自卑,缺乏安全感,很難專情,恐婚,孤獨,想自殺。

父母當著孩子面前經常爭吵,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希望自己的父母關係和睦,家庭氣氛溫馨。

一位兒童教育專家曾對小學和幼兒園的孩子做了“你最喜歡什麼樣的家”的調查。結果發現:

孩子們最喜歡的家,排在第一位的是:和睦、團結、友愛的家。孩子們最喜歡爸爸媽媽和和氣氣,不吵架、不鬥嘴,讓家裡始終充滿愛。

但是,有很多父母卻時常忽略孩子的這點心理與要求。夫妻有意見分歧時,毫無顧忌地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甚至情緒激動的時候,在孩子面前不顧及自己的形象,說髒話、罵人。

良好的家庭氣氛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如果父母真的在孩子的面前吵起來了,應該做好三點補救措施:

首先安撫受驚的孩子。

鼓勵孩子把當時的感受說出來,搞清楚孩子害怕的是什麼。如果孩子是因為害怕父母吵架,而不要自己了,父母可以擁抱孩子來表達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同時父母向孩子保證,不會不要他,讓孩子安心。

父母最好再當著孩子的面和好。

當孩子看到父母和好,而且和平常一樣心平氣和相處、說話,孩子的心就會平靜下來,時間一長,父母不再吵架,孩子也會慢慢忘掉。

父母要告訴孩子吵架與他無關。

父母在爭吵後,一定要告訴孩子,父母吵架與他無關,以免讓孩子產生自責心理,認為是自己不好,父母才吵架的。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不論父母之間是否在爭吵,都是非常愛他的。

父母恩愛、和睦的家庭氛圍能夠為孩子的身心成長注入生機與活力,增強孩子對生活的信心與勇氣。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儘可能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

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

孩子的眼睛是錄影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父母個人的言行,對於未成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

教育好孩子,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因此,父母要經常反省,如果有這三種行為,一定要及時改正。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

9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國產奶粉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