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媽媽們:
你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寶寶時的情景嗎?
寶寶是擁有粉嘟嘟胖乎乎的小臉?還是皺皺巴巴的像個“小老頭”、“小老太太“?
你還記得寶寶第一次叫媽媽是什麼時候嗎?有沒有被感動的瞬間流下幸福的淚水?
你還記得寶寶第一次自己走過來擁抱你的樣子嗎?那寶寶第一次自己吃飯呢?
寶寶第一次離開你自己獨立睡覺呢?······
相信每位媽媽們,對於我以上的問題會記得非常的清楚,甚至是寶寶小時候的一切都印記在了心裡。
因為對於媽媽而言,孩子就是我們餘生的“全部”
可是······
曾幾何時,我們面對著孩子失去了耐心,因為孩子的一個小錯誤就放大不依不饒,大吼大叫“你為什麼不聽話?、給你說了幾遍了快點洗刷、別叫我媽媽我不是你媽媽、豬都明白了你還不如豬啊?······”即使可能對於某一件事因為我們的誤判怪罪了孩子也要逼著孩子認錯。
曾幾何時,我們喜歡給孩子貼上各種不好的“標籤”,“不好好吃飯、不好好讀書、不聰明、愛調皮、沒規矩還懶、光知道玩······”(標籤效應: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曾幾何時,我們從一位溫柔充滿慈愛的媽媽變成一位讓人討厭的“大嗓門媽媽”
看過一個新聞,報道說網上有一個媽媽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走紅了,當天深夜小區的人突然聽到了一陣訓斥聲,而住在對面的網友看到一位媽媽正在“狂吼式”的方法輔導孩子寫作業。“這是小a,你整個大A幹啥!學毛了你啊?幹啥啥不會!”,我記得當時有個網友的經典回覆“哈哈,全小區的都會了,孩子還不會!”因為給孩子輔導作業出現的這種場景屢次發生,甚至是還有一位媽媽因為生氣守著孩子拍桌子導致手骨裂的。
像這種情景我們都只看到了這位媽媽真累啊,當媽不易且行且珍惜,但是還有誰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為什麼學不會?孩子,害怕嗎?孩子,心裡苦嗎?“尤塔.保爾”的繪本《大嗓門媽媽》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解釋。
今天早上,媽媽衝著我大聲吼叫,那聲音——
把我震得四分五裂
腦袋飛上了宇宙
身體掉進了海里
翅膀迷失在熱帶雨林
嘴巴落到了山頂
屁股湮沒在嘈雜的城市裡
只有雙腳依然站在那裡,然後不停地奔跑、奔跑
我想尋找,但眼睛卻在宇宙裡
想大喊,但嘴巴卻在山頂上
想飛翔,但翅膀卻在雨林裡
夜幕降臨了,疲憊的雙腳來到了薩汗拉大沙漠
這時,空中投下了一個巨大的影子
大嗓門媽媽找回了所有的碎片,把他們縫在了一起
“對不起···”大嗓門媽媽溫柔地說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書的時候,我感到無比的內疚、心疼加後悔不已,我是一位媽媽,而很多時候我也是一位像書中企鵝媽媽一樣的“大嗓門媽媽”,當我聯想到我每次衝著他小小的身體吼叫的時候,他就像這隻小企鵝一樣身體被吼的“四分五裂”,心裡像被挖空了一樣使勁的揪著疼。更讓我內疚的是,每當不愉快的事情過後,孩子還是一如既往地愛我······
是啊,孩子對我們的愛遠超過我們對他們的愛,曾經一段3分鐘的影片就驗證瞭如此,感動了全網的媽媽。
影片的前半段講的是採訪了幾位媽媽來評價一下自己孩子,所有的媽媽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滿分10分給孩子打分,有的媽媽給出了5分,有的7分,有的8分····
而反過來去採訪孩子的時候,孩子全是在讚美媽媽,喜歡媽媽的話,給媽媽打分全是滿分10,甚至有個小女孩說“我給媽媽打一萬分”,這就是我們的孩子,最愛我們的孩子!
反過頭來我又問自己我不愛他嗎?不!我很愛我的孩子,但我為什麼還會做這樣的事?我想是因為壓力太大,這個社會賦予女性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創得了業還得帶得了娃,很多事情積壓在一起心裡得不到舒展釋放的時候,就會失去了耐心,我也敢肯定每位媽媽大吼大叫後其實是最難受的,就比如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時常犯錯,又在事過後自責悔恨;時常焦慮,又在冷靜後遺憾不已。
親愛的媽媽們,我想對你們和自己說:
愛孩子就要更愛自己
因為愛自己,才能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孩子面前
因為愛自己,才能陪伴孩子一起去努力前行憧憬未來
因為愛自己,才能擁有從容淡雅的人生,此生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