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又尿床了,說了多少次,為什麼記不住?”
“你都多大了還尿床,羞不羞?”
尿床,對於牙牙學語的幼兒來說,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當孩子已經到了五六歲的年紀,尿床就已經成為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看著孩子又一次在床上“畫了地圖”,多數家長焦急與憤怒的情緒都無法自抑,只能用批評、責罵,甚至是責罰的方式施加在孩子身上。
但很多家長從未想過,孩子為何會頻繁尿床?
兒童夜遺尿,俗稱“尿床”,在臨床上指5週歲及以上兒童夜間不能從睡眠中醒來而發生無意識的排尿。
也就是說,5週歲以上的兒童頻繁尿床行為,是一種疾病,並非僅僅通過家長的批評教育就能改正。
遺尿症的發病原因較為複雜,目前國際上最為認可的說法是:孩子夜間尿量的產生超過了孩子的膀胱容量,同時這種情況發生時孩子不能從睡眠中醒過來。約3/4的遺尿患兒存在夜間多尿的情況。主要原因為自身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不足,導致夜間生成的尿量過多。孩子的夜間膀胱容量不夠大,儲存不了整晚的尿液。
調查顯示,超過10%的中國5歲兒童依然會每月尿床,10歲以上兒童每月尿床的比率達到了3%,不僅如此,大學生群體中的尿床比例也佔到了1%。
遺憾的是,遺尿症這一疾病一直未能引起父母們的關注與重視。很多遺尿症患兒都曾因為尿床問題受到過父母的批評。
遺尿症患兒樂樂的父母回憶,樂樂直到6歲依舊頻繁尿床,為此沒少受到父母的責罰。一天夜裡醒來,媽媽發現衛生間正亮著燈,走過去一看,樂樂半夜又尿床了,因為擔心被父母批評,自己半夜偷偷爬起來洗床單。
有研究表明,尿床是兒童的第三大創傷事件,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遺尿給孩子帶來的是心理與生理上的雙重創傷,嚴重影響著患兒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不少遺尿症患兒在長大後因為自卑,羞於與人交往,甚至影響到自己戀愛、結婚。
在遺尿症兒童的治療過程中,家長的態度至關重要。
首先,家長要調整心態,避免責罰孩子,造成更多心理壓力,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嚴格遵照醫囑,幫助患兒調整生活方式和習慣。
其次,家長要積極學習遺尿症相關知識,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整規律的作息時間,鼓勵孩子白天正常飲水,保證飲水量。避免食用含咖啡因。茶鹼的食物和飲料。晚餐宜早、清淡,飯後不要劇烈活動,避免多度興奮,儘早睡眠,睡前2-3小時應不再進食,睡前2小時禁止飲水,包括湯、粥水果等水分過多的食物。
家長也可建立獎勵機制,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參與到疾病治療中,引導和強化正性行為,幫助孩子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最後,對於遺尿症患兒,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對於遺尿症的治療,國際上已經達成共識,儘早治療,遺尿症是可以治癒的。對於大部分的兒童單症狀性遺尿,使用去氨加壓素和遺尿報警器可有效改善遺尿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