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影片。
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幾秒之間飛踹了媽媽5腳,嘴裡還伴隨著怒吼。
一旁的奶奶試圖阻止孩子,但他完全無視。
看影片用“飛踹”這個詞,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看到這樣的畫面,難免不讓人寒心和震驚。
有焦慮的父母發出疑問:這樣的孩子還有教育的餘地嗎?
一點不順心就大喊大叫,生氣起來甚至對親生父母拳打腳踢。
他們的情緒就像一枚小炮筒,一點就炸,發起脾氣來毫無徵兆,真的很讓人心累。
有人說,養孩子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如果說成績不好最讓人頭疼,動不動就發脾氣更是有過之無不及。
澳大利亞著名的心理學家邁克爾•霍頓說過,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一種情緒上的過激反應。
那些飛揚跋扈,脾氣暴躁的孩子,到底是怎麼養成的?
02
孩子脾氣不好
可能是天生的
心理學上有個“氣質”的概念。
氣質,是一個人剛出生時在反應和自我調節上的體現。
就像不同的孩子被逗時,有些孩子會很安靜、有些孩子可能會生氣,就是因為他們氣質不同。
氣質是形成一個人人格的基礎。
它會增加孩子心理問題發生的機率,但也有可能讓孩子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
根據氣質的不同,可以把孩子分為三類。
易養型:這樣的孩子很快就能形成生活習慣,心態樂觀,容易適應新環境。
難養型:生活習慣不規律,接受新經驗較慢,有消極和強烈的反應傾向。
慢熱型:不活躍、對事情比較溫和,對新環境適應比較慢。
而那些脾氣不好的孩子,很可能他自帶的氣質就屬於難養型。
就目前而言,我們還沒辦法決定孩子的氣質屬性,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方式幫助他們緩解。
嬰幼兒心理學家托馬斯和切斯認為,必須給孩子符合氣質的養育環境,訓練他們的適應能力,才能養出一個好寶寶。
上面三種類型的孩子,最讓父母頭疼的必然是“難養型”氣質。
也就是日常生活中,那個動不動就發脾氣,情緒控制極差的“熊孩子”。
現實生活中,大人因為不清楚氣質這個概念,很容易把問題歸咎到孩子身上。
給他們貼上負面的標籤,結果孩子問題越來越多,怎麼管都管不聽。
03
難養型孩子,越罵越難養
記得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影片,一位媽媽在責備自己的女兒。
孩子憤怒地坐在床上,歇斯底里地朝著媽媽大吼大叫。
女兒做錯了事,想要靜一靜。
女兒:我想靜一靜,又怎樣?
媽媽繼續問:你今天的事情是錯了還是對的?
女兒聲音開始變大:錯了,那又怎樣?
媽媽繼續批評:你到現在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女兒開始大吼:我已經承認錯誤了,你還想怎樣?
媽媽的聲音也開始變大:你態度不端正!
女兒一邊哭一邊反駁:我態度不端正,你態度也不端正!
用批評和懲罰的方式去管教難養型的孩子,只會讓他們情緒調節能力越來越差。
且難養型孩子,更容易受到父母不良情緒的影響,脾氣越來越糟糕。
電影《神秘巨星》裡的女孩伊希婭,是個叛逆暴躁的女孩。
而她父親專制殘暴,一言不合就對孩子拳打腳踢。
伊希婭越長大越控制不住情緒,甚至耳濡目染了父親這種糟糕的行為。
兒童問題研究專家邁克爾•霍頓說過:
儘管孩子生來帶有不同的氣質和基因,但家庭環境能夠幫助形成和鞏固孩子的行為方式。
如果家庭系統助長了孩子的不良行為,一些更嚴重的問題可能會由此而生。
孩子如鏡子般映照了父母,他們的情緒反應模式也會參考父母行為和情緒的習得。
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自然會繼續維持這種模式,不斷迴圈。
04
不同氣質的孩子
需匹配適應的養育方式
鄰居方芳面對她兒子發脾氣時的做法,堪稱教科書級別。
她兒子5歲,是典型的難養型孩子,按照她的描述就是,性格非常極端,脾氣非常不好。
有一次,她帶著兒子到我家吃飯,因為一件小事,孩子在餐桌上大喊大叫,十分無禮。
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會狠狠地教訓他。
方芳卻沒有,她溫和詢問兒子心情不好的原因,還明確表示不會懲罰他。
接著她又把兒子拉到一旁,表明自己真的瞭解他的感受,他不開心也是正常的,只是這樣的方式不對。
在她的引導下,孩子不僅平靜下來,還和我們道歉了。
難養型孩子雖說是“隨機分配”,如今機率卻有越來越大的趨勢,這和社會整體偏浮躁有關。
在懷孕的時候,父母過於焦慮或者壓力過大,都會讓孩子的氣質偏向“難養型”。
難養型孩子,往往需要父母更多耐心和陪伴。
如果已經擁有一個難養型孩子,我們不能想著“改造”,而應該學會“雕琢”。
有教育專家總結過“一穩、二聽、三靜、四不教、五要狠”的方式,能幫助孩子掌握控制情緒的“智慧”。
第一,父母“穩”。
父母穩住做好表率,日常生活中要學會剋制,不要當情緒的奴隸。
第二,父母仔細“聽”。
即便是難養型孩子,發脾氣也是有原因的,我們要仔細傾聽,搞清楚根本原因,才能更進一步靠近孩子。
第三,等孩子“靜”。
孩子發脾氣,和他們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只能等他情緒過去,讓他冷靜下來,才有可能進入反省階段。
第四,別急著說教。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也不喜歡被說教,孩子也一樣。
要想和孩子溝通,得先和他製造一個共同點。
你可以多用“我小時候也和你一樣……”,“我理解你……”等之類的句子。
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和他們不是對立的,在循序漸進地說自己的意見,他們也就更容易聽進去。
第五,對孩子過分的慾望要“狠”。
有些原則性問題,我們是堅決不能讓步的。
要讓孩子學會反省,體會別人的感受,適當控制自己的慾望。
這也是再向孩子傳遞一個資訊:你發脾氣是沒有用的。
05
愛和接納,才是最大的養分
不管是哪種氣質的孩子,都能從溫和和接納孩子的父母中受益。
所以,請一定要告訴孩子:我們愛你,無論你是什麼樣。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當他們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們需要進行的方式方法會不一樣,但是最基礎的就是——耐心。
耐心觀察分析他們哭鬧的原因,耐心迴應。
這個過程也許會很漫長,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忍不住失去耐心。
可育兒即育己,和孩子一起成長,不也是需要修行的一門功課嗎?
孩子是父母的擺渡人,而在此之前,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
願每一個發脾氣的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指引,堅定平和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