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說話的語氣,決定了交流是否能打動孩子內心
交流是人與人之間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說話的語氣能夠直接傳遞情感,更關乎於能否真正走入對方的內心。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他們最信任也最願意接近的人,而世界上最親近關係莫過於孩子與父母,家長永遠都是無條件地愛著孩子,希望把最好的給他們,但往往就是因為錯誤的說話方式,不僅沒有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傷害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父母說話的方式以及語氣可以說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成功的家教中父母都是交流高手,他們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與問題相處,因為他們深知自己說話的語氣對孩子的氣質性格甚至是處事方式都會有深刻的影響。
有的時候對人最重要的並非是學歷和資歷,而是他們的人格修養,正確的家庭教育就是好的人格修養的基礎。
家長在孩子早年能夠為他們搭建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基礎,從而讓孩子從他立變自立,懂得自我成長的道理,讓孩子明白做事之前先做人,明白人生的真正含義,只有父母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孩子才能夠順著家長的腳步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礎,才能終身受益。
家教不是講道理講出來的,而是在與孩子相處的細節中慢慢滲透出來的,而在相處之中溝通的語氣與情感傳遞尤為重要。
做事情的時候要以孩子為主體,儘可能地讓他們自己拿主意自己親手做,這樣帶來的成就感能讓孩子自信滿滿。
信任不是盲目地表揚和鼓勵,而是要激發孩子內心的勇氣與鬥志,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阻力或者困難,家長的信任就是他們戰勝阻力最好的盾牌。
有的父母喜歡用諷刺的方式來試圖讓孩子不服輸,但事實上即使表面孩子看起來滿不在乎或者因為家長的言語而鼓起勇氣,但父母諷刺的話語就像一根針深深地刺痛孩子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激勵應該是正面的而非靠打擊。
尊重的語氣即使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照顧才能正常生活和成長,但那也並不表示孩子不需要被作為一個個體尊重。
從兩歲開始他們有了自我意識,家長就要懂得尊重對孩子的意義是很重大的。孩子有了主見家長不管是不是同意,首先要做的就是耐心傾聽,這是最基本的尊重。
尤其是在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能只用家長的權威去強迫孩子,更不能聽都不聽孩子的意見就粗暴地反對他們。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父母的尊重體現在做事之前和孩子多商量一下,讓他們能夠明白自己和父母之間是平等的。
讚美的語氣鼓勵和讚美分不開,即使孩子千錯萬錯他們也有值得表揚的閃光點,如果父母能夠看到他們的優勢多多讚美,對於缺點也能夠讓孩子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
發現孩子的優點並樂於讚賞,能夠讓孩子更願意表現自己的優勢,即使最後的結果並不完美,但他們在過程中的付出和努力需要被看到。
父母對他們每做一件事情的反饋就像蝴蝶煽動的翅膀,有可能就會成為對他們人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並且在過程中得到了良好的情緒體驗,對這件事就會產生熱情進而演變為興趣。
孩子不可能不犯錯,發現錯誤需要改正,更重要的是父母要讓他們知道從錯誤中學會累積經驗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再嘗試一次。
父母不僅僅需要為孩子提供物質的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要對他們的精神和心理產生正面影響,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平常相處的過程中如何與他們說話和交流。
在人生成長的課題面前,錢多錢少其實影響並不大,關鍵在於心靈的滋養,父母的責任心與智慧才是最大的財富。
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大部分取決於父母是如何做的,身教大於言傳,但想要把道理傳遞到孩子的內心中,重要的就是父母如何親自去做。
培養一個關心和懂得尊重他人,正直誠實的孩子,並沒有想象得那麼難,關鍵在於父母自己如何去做。
平常可以多反省自己對孩子說話的語氣,想一想自己說話的初心與說話的內容是不是相符,孩子的反應如何,只要多一點留意,相信父母們的明天一定會比今天表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