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的一例剖宮產手術,再次讓我驚出一身冷汗。原本比其他術間溫暖許多的產科術間本不應該出汗,但手術過程中的胎兒窒息讓大家瞬間緊張起來。不僅我後背出汗,詳細當時在場的人都出汗了。
這個產婦是急診剖宮產,從通知我們手術室麻醉科到實施麻醉,一共不到10分鐘。分秒必爭的實施麻醉後,產科醫師幾乎是潑灑消毒液一般的消毒,迅速鋪好手術巾就開動了手術刀。
這個麻醉其實是有難度的:實施椎管內麻醉,也就是大家認為的半身麻醉時,需要產婦盡力蜷曲身體,將脊柱儘量凸出來才有利於操作。然而,由於劇烈的宮縮,她沒辦法一直配合,因此我不得不在運動中先進行著非關鍵的操作。直到她有那幾次短暫的配合之後,才進行關鍵的穿刺動作。所幸,平時苦練的麻醉技術沒白練,精準的穿刺後,麻醉效果達到了預期。
不到3分鐘,孩子就被剖了出來。然而,當產科醫師把孩子從子宮切口拉出來的那一瞬間,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匆忙掃了一眼監護上產婦的生命指標後,我下意識地趕到準備接孩子的臺子前面。一項一項看過搶救裝置已齊備後,心裡稍許安心。但是,孩子四肢癱軟的那一幕,讓我以及所有人都做好了搶救的準備。
按照麻醉行業的共識,首要的是要保證大人的安全。當大人確認安全的時候,才可以參與孩子的搶救。如果有兩名麻醉醫師,則一人負責看護大人、一人負責參與孩子的搶救。當時是半夜,只有我一個人,因此只能確認大人安全的情況參與搶救孩子。
斷開臍帶,孩子被迅速轉移到暖燈下方的小臺子上。產科醫師意識到孩子情況不好,隨著孩子一起到了小臺子。迅速清理孩子口腔中的羊水,使勁拍打了幾下腳心。然而,孩子絲毫沒有反應。從我的專業角度看,孩子渾身都發紫,情況已經非常危急。
搶救孩子,人手充足是關鍵。當新生兒呼吸心跳停止時,胸外按壓是必要的。同時,還要有人負責清理呼吸道以及輔助呼吸。因此,我第一時間加入控制孩子呼吸道的角色:一手拿著氣管插管所需的喉鏡和一根2.5號的氣管導管、一手拿著新生兒用的小號簡易呼吸器。
由於助產士常年負責接生,清理孩子呼吸道的經驗也非常足。快速清理孩子呼吸道後,孩子仍未能發出大家期待的那一聲哭聲。
產科醫師見狀,等不及我進行氣管插管了,一把扯掉了自己的口罩,對著孩子的嘴開始吹氣。
震驚之餘,心裡也有一些擔心:這個時期,疫情尚未過去,孩子會不會?又一想,不會的,我們醫護人員每個月兩次的核酸檢測,都是妥妥的健康的。反而有些擔心產科醫師,畢竟羊水的成分是很複雜的。
充滿於羊膜腔內的液體稱為羊水。羊水的來源、量和成分隨孕周不同而有所變化。妊娠初期,羊水主要是母體血清透過胎盤進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少量從胎盤表面和臍帶表面滲出。當胎兒血迴圈形成後,胎兒體內水分和小分子可經尚未角化的胎兒面板滲出,構成羊水的一部分。妊娠11~14周時胎兒腎臟已有排洩功能,因此妊娠中期以後胎兒排出的尿液是羊水的重要來源。
搶救的緊張,讓我這一擔心瞬間消失。產科醫師的幾口氣吹向新生兒後,孩子似乎有了一些起色,至少面板沒有那麼紫了。隨後,她又繼續著胸外按壓。
眼見沒有人聽診,我抄起聽診器貼在了孩子前胸。當我告知她們,孩子心率已至少100多次的時候,大家似乎瞬間看到了勝利就在前方。
又經過幾分鐘的搶救後,孩子的生命體徵終於穩定了,評分至少達到了8分。隨著孩子的哭聲出現,所有人都很振奮。
看到產科醫師重新刷手上臺繼續縫合切口後,我也迴歸麻醉位置。心裡不免感慨:產科醫師那一“吻”,是生命之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