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早上出門,孩子有點慢了,媽媽說“快點,到時間我要走了。”一聽說要走了,孩子著急了,開始發脾氣了,到處找自己的校服,摔摔打打的。媽媽說“你衝誰發脾氣呢?”孩子更急切的不是哼哼就是大喊大叫,或者把書包摔在地上。媽媽再說幾句“你看你天天早上墨跡,天天遲到,能不能早一點”,好啦,孩子這時候乾脆往地上一躺,嚎啕大哭起來。媽媽束手無策了,只能暴怒,把孩子拉起來塞進車裡,或者強硬的走出大門,“你愛走不走,不伺候了。”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孩子和這個場景。

當媽媽催的時候,如果孩子說的是:“媽媽我的校服找不到了,我都著急死了,我也不想遲到,你別催我了,我最快速度找到就出門。”媽媽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是會進一步數落孩子催促孩子,還是主動幫孩子一起找?

如果孩子此時說的是:“媽媽我知道你著急,我也著急啊,我也不想遲到,我穿上校服就來穿鞋了。”這個時候,媽媽會作何感想,會如何選擇她的下一步行動?

如果孩子說:“媽媽雖然我知道你是為我著急,怕我遲到,可是你說要走不帶我,我還是會覺得你不喜歡我了,你不愛我了。”這個時候,媽媽又是什麼感覺,作何決定?

你看,其實當孩子對待催促的迴應不同時,我們作父母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給孩子下一步的反饋,是更正面的,還是更負面的,也完全不同。可是,孩子是不是天生就會這樣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當然不是!我們需要思考這個問題,孩子學校裡,可以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和道德知識,但是與情緒處理相關的,與個人感受表達相關的內容,是鳳毛麟角的。孩子只能是通過觀察同學、觀察老師、觀察家長,來無形的模仿和學習。這個時候,家長的情緒處理和表達能力,就至關重要了。為什麼我們說誰家的孩子像誰,除了基因的問題,最關鍵的是孩子是在模仿中學習的,家裡面主要照顧的情緒管理方式,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和學習物件。所以一些老人帶大的孩子,父母會說“這孩子怎麼一點也不像我,跟我媽我爸一樣一樣的”。

當孩子利用情緒去處理解決問題時,由於不會更正面的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狀況,再加上有時候家長緊逼不捨,反而造成孩子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發脾氣上,結果就不是一次兩次的拖拉問題了,直接影響孩子作出的決定,以及他在人際互動中的溝通模式。

那我們就來說說,如何幫助孩子儲備更充分的情緒管理知識,促進孩子情緒的溝通表達上的能力,減少孩子因為情緒躁動浪費不必要的時間,或者是因情緒影響了做事和學習的速度。

1、父母直白一點進行情緒表達,讓孩子真正學會用語言而不是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們之所以常常用暴脾氣來解決問題,這些和家長的處理方式分不開的。你會不會在某些時刻,看著孩子衝你發脾氣的態度、喊話的姿勢、甚至是說出來的語句,都感覺是另一個自己在作祟?

孩子從我們這裡學會了負面情緒負面處理,我們發現這樣可不太好,所以現在我們要扳回來。我們要調整自己的情緒處理方式,然後領著孩子走上另一種更正面的溝通表達之路。什麼是情緒表達?我們不講理論,就說說當孩子衝你大喊、打滾、耍賴、推搡、悶聲不響的時候,你什麼感覺?是很喜歡這樣,還是他越是這樣反覆,你越是深惡痛絕,越想把他拎到一個框框裡,就按你壓的模子成形?有的人可能會說:氣的牙癢癢。是的就是這種感覺。

當孩子這樣表達的時候,我們很不爽,當我們這樣表達的時候,別人很不爽。但是我們也明明知道,不可能告訴自己,你就不應該生氣,有太多事情在自己看來,確實是值得生氣的對吧。所以怎麼辦呢?如果我生氣的時候,直言不諱的告訴對方“我生氣,我希望事情是怎樣發展會對我們兩個更有利”,對方會怎樣?如果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坦誠的和我們講“媽媽我很難過,我想你溫柔一點和我說話,你和我喊我害怕”,我們會不會有一些觸動,然後適當的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

所以父母們,無論之前你用吼的、打的、罵的、逼近的、數落的、激將的、冷戰的,現在都試著用直白的語言直接告訴對方你的感受,告訴她我生氣了,我著急了,我焦慮了,我上火了,我擔心了,我憂愁了,我希望我們做出哪些努力,以便讓事情更快解決,也能讓我們兩個都滿意。然後再去觀察孩子的行為反饋,看看和之前有什麼不同。

這裡邊,說出我的感受、什麼原因、我希望怎樣,是“情緒的正面表達”,而做出哪些努力才最快最好的讓這個矛盾圓滿,這叫“解決問題”。我們在不斷互相傷害的爭執時,其實是忘記了,還有很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處理解決呢。我們只想著在爭執的過程中,我要拔得頭籌,要贏你,要讓你輸掉,卻偏偏忘了我們為什麼而爭吵,爭吵的起因才是最重要、最亟待解決的。

所以現在,請在你的小本本上記下幾個字,並且一邊記一邊念:我感覺…因為…我希望。我感覺…因為…我希望。我感覺…因為…我希望。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情緒表達的語句。請大家牢記。當父母能夠順暢的用這幾詞句表達時,你會發現孩子也有極大的轉變,他們也漸漸學會應用這樣的語句表達自己了。

2、孩子需要花時間訓練,但耐心並不是重點,同理心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任何一個而言,作出改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從不會表達情感,到重新學習表達,需要花時間去練習。其實對於成人不也一樣嗎?我們素描,可能一天兩天就學會嗎?尤其是鉛筆拿了那麼多年都是筆尖衝下,突然變成橫著的,常常就不自覺拿筆姿勢又錯了。孩子的情緒發展走老路走了那麼多年,也並不是我們說一句:“以後不高興的時候和媽媽好好說話”,他就真的一下子變成會正面表達自己的人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強調“花時間訓練”。有很多人說,我沒有那個耐心啊。其實耐心是什麼?耐心是我抱著他根本不行,我得消磨著時間才能把他這臭脾氣磨平的心態在教育孩子。而當孩子學會正面的情緒處理方式,為自己解決問題節約時間、加快速度,我們發現原來我自己也快不到哪去,我也要不停的提醒自己不要走老路,看新路,我就更容易靜下心來和孩子慢慢的一起度過難關,共同進步。這個就同理心。

所以前面我們講到的,學會直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擰巴著,不說讓對方去猜,其實也正是用我們自己做出的改變,影響孩子做出改變,我們通過發現自己走的速度,去同理孩子也不可能今天說改明天就好的速度,這樣我們和孩子才真的是同頻,用共同的步調去調整自己,改變速度也會更快,孩子在拖拉問題上的速度提升,也會更理。

作者簡介:Ada

長春義工副祕書長

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註冊家長/學校講師

臺灣SI兒童發展師/SI家庭教育顧問師

教育部認證高階家庭教育指導師

人社部認證婚姻家庭諮詢師

心理諮詢師

NGH國際認證催眠師/華人臨床催眠師協會認證專業催眠師

教育部認證無器械感統訓練師/高階專注力訓練指導師

高階兒童體智慧訓練師/高階兒童教育心理教練

長春電視臺、市婦聯特邀育兒專家

獲“全國教育行業領軍人物”殊榮

中科院心理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修班(博士方向)在讀

智愛家長學堂創始人

15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李玫瑾教授:孩子不好好吃飯,一招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