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之間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往往已經能夠較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但面對自己的孩子,大多數父母都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會對孩子動怒。確實,小孩子有時候真的很調皮,尤其是在自己已經很累的時候,面對任性的孩子更是按捺不住怒火。如果對待別人,我們都已經能夠儘量做到不動怒,對待自己的孩子,為什麼卻不能寬容一些呢?在我看來,尤其是對於自己的孩子,更應該做到不動怒,這不僅能夠培養下一代的修養,也能夠維持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由於年齡較小,對待事物本來就會比較情緒化,會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是一群非常需要得到別人的關注的一群人。
在這種時候,作為成人,我們更應該剋制自己的情緒,以身作則,並對孩子進行引導,讓孩子逐漸成長起來,慢慢學會以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對於孩子的培養,更應該立足於孩子的興趣,對其進行引導。既然他喜歡丟東西,那我就給你弄個標靶,讓你丟得開心,也讓他從遊戲規則中學會約束自己,使得無序的“亂丟”變成有序的競賽,畢竟,門上多幾個洞總比牆上多幾個洞好不是。在教育孩子時,父母確實應該有自己的一套原則,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底線,這套原則是必須要堅持執行的。
比如做完作業才能看電視,對於孩子快速完成作業要給予表揚,而不是再讓他做課外題,而如果孩子沒有做完作業,則堅決不能讓孩子看電視,如果孩子不遵守約定,則需要指出孩子的錯誤所在,並給予相應的懲罰。當然,這樣的懲罰並不是責罵甚至是打罵,而是適當給予小懲大誡,比如今晚不準看電視之類的。父母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一定要避免過於情緒化,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輕易動怒。在面對孩子犯錯時,父母首先需要表明態度,自己不會打罵犯錯的人,但做人一定要誠實,勇於承擔錯誤,而不是在錯誤發生之後互相推諉,只有知錯能改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真誠的原諒。
如果動輒就是扯紅臉皮的打罵,不僅無法給予孩子良好的教育,也無法樹立作為父母的權威,只會成為孩子心目中的“暴君”,在孩子沒有“反抗能力”的時候,他們為了避免父母的過度反應,就會選擇以撒謊來掩飾自己的錯誤,而等到孩子再大些,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父母將真正的感受到子女的反抗。
與其到那時再悔不當初,不如一開始就明白,不動怒的“普適性”,無論對誰,我們都應當儘量做到不動怒,正如前文所說,生氣是最愚蠢的情緒,它不會讓你得到任何的益處,只會讓原本能夠得到改善的局面,走向更加糟糕的境地,等到那時,可能一切都來不及挽回。尤其是在對於子女的教育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關係到他們的性格、品質,說實在的,也關係到你的後半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