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1612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好幾個人寶媽向我吐槽,尋求解決的辦法,她們統一表示,自己家裡的孩子只有兩三歲,可是脾氣像七八十歲的老人一樣,暴躁又難哄。
別人家的孩子都一會兒就過去了,買點糖果就了事,可是自己家的寶寶總是不依不饒,脾氣怪得很。
孩子經常發脾氣,有辦法解決。寶媽寶爸們看看“共生效應”,便能輕鬆解決親子溝通問題,擺脫孩子的負面情緒干擾。
琪琪像許多三歲的小女孩兒一樣,開始關注自己的美,裙子好不好看,鞋子漂不漂亮,自己背的書包可不可愛,是不是時下最流行的款式和圖案。
有的時候寶媽覺得,孩子太過於較勁,有些沒必要,想讓孩子改,可是每次都用吵架收尾,乾脆不說了,省的孩子經常哭鬧,自己也麻煩。
有一次孩子回到家,讓媽媽給自己買新的蠟筆,也不貴,就二三十塊錢一盒。但是寶媽考慮的是:
一個星期前,剛給孩子買了新的彩筆和蠟筆。按理來說,不可能一下之間用得這麼快,所以在寶媽的詢問之下她發現,是因為朋友買了高階的蠟筆,所以孩子才想要的。
當下寶媽就拒絕了女兒,因為這樣的攀比情況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再這樣任由孩子繼續下去,肯定不是個辦法。寶媽管不了那麼多,便直接拒絕了孩子。
像往常一樣,孩子開始生氣,進而是大哭大鬧,在地板上各種蹭。寶媽無奈,只好讓孩子的爸爸過來解決問題。
只見寶爸在孩子耳邊說了些什麼,孩子就停止了動作。緊接著,他和女兒安靜地聊了一會兒,很快平復了孩子的情況,雖然有些不情願,可孩子終歸是停下來不鬧了。
後來寶媽才知道,寶爸並沒有怪孩子,而是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做,要是可以說服爸爸,爸爸肯定買。一來二往,孩子也覺得沒道理,就算了,
孩子經常發脾氣,家長彆著急,利用“共生效應”,很快解決問題。
為什麼孩子會經常發脾氣?● 得不到理解
不論是買東西還是其他的需求,孩子之所以經常發脾氣,是因為自己不被理解,心情,需求,要求或者其他方面。是“不被滿足”,引發了孩子的負面情緒。
● 被寵愛過度,性格嬌縱
有些孩子是自然地出現壞脾氣,可是有些孩子顯然是因為家長的溺愛而形成的不良性格,因而,家長的寵愛過度,是孩子嬌縱,愛發脾氣的重要原因。
任由孩子經常發脾氣當然不可取,瞭解共生效應,家長便能明白其中的緣由。
孩子就像是獨立生長的植物,如果沒有同類植物的共同幫扶的話,很難變得茁壯而有活力。因此,爸爸媽媽需要充當孩子生活中的這份“同類”,讓孩子擁有一塊成長的夥伴,在積極地影響下,迅速成長進步。
陶知行曾經說到:我們想要做小孩子的先生,那我們就必須要成為一個小孩子。
在成長這件事上,父母必須和孩子站在一條線上。
比如一開始我們提到的一家人,琪琪的脾氣有原因,而她需求的提出,也有自己的想法。媽媽一味輸出自己的觀點,沒有了解孩子,自然不利於問題解決。
而爸爸就不一樣,他給了孩子表達的機會,找到了問題所在。我們在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時,也需要這樣,先找到原因,再用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情緒。
不少孩子的內心,對於情緒二字是模糊的,他們不知道原來自己的喜怒哀樂可以被劃分成型別。
更不知道,原來自己除了對親人大吵大鬧,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讓自己的不開心說出來。
總結建議家長們引導孩子先認識情緒,再找到情緒發生後,合理的宣洩方式,用平等的態度對待,而不要覺得這是個孩子,懂了也沒用,這樣的父母和做法,一點兒也不好。
在這裡提醒大家,孩子經常發脾氣不如多瞭解共生效應,家長和孩子同行,平行,才能更好地引導其成長,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