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因為自己是寶媽的原因,對孩子總是比較上心,孩子出生後,看過好多諸如“疫苗風雲,健康成長”之類的文章,小心呵護著長大。

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又開始操心教育問題,因為發現實在是力不從心,明知道很多事情不在孩子,自己需要控制情緒,又不知道從哪裡發力,所以動不動就對孩子“河東獅吼”。

直到看到艾麗卡·雷斯切爾的《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這本書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和以前閱讀的很多關於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類的教育指南不同,這本書不需要家長閱讀幾百頁文章,才能從中獲取到有用的點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是一本更具操作性的行動指南,或者說,它更像是一本實踐手冊,裡面針對孩子的各種行為提出了75條黃金法則,可以讓父母們現學現用。這本書所講的教育的基本方法有三個:接受、界線和一致性。

讓孩子感受愛

首先,“接受”就是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無條件的愛,因為他們是你的孩子,而不是當孩子的表現不符合你的預期的時候,你表現出來的某一時刻不再愛他、讚美他。接著是“界線”,孩子應該有分寸感和界線感,這和後面的“一致性”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父母言行如一,而不是明明說著“你再不聽話,我馬上離開超市”,自己卻在超市採購了很久才離開,孩子就不會一次次地挑戰父母的底線和界線。如果父母言出必行,那麼界線的作用也就會削弱。

《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不需要你一次性就翻完,你可以就把它當作一本手冊,需要的時候翻到你關心的那頁,怎麼做?這麼做!OK,開始吧。

作者艾麗卡·雷斯切爾,是芝加哥大學心理/人類發展博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畢業生,曾經是麥肯錫諮詢顧問,“幸福健康寶貝”委員會委員。在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之後,作為母親,她急切的想要尋找教育孩子的實踐類書籍,但是這類書籍寥寥無幾,很多就一類觀點長篇大論的文章,並不能解決她急切需求的“怎麼去做”的問題。

所以艾麗卡·雷斯切爾創辦了一個私人專案,召集那些優秀的父母們開展研討班,大家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最優秀的做法,研討班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這個專案也被稱為“優秀父母教養實踐指南”,它展現了簡單明了的教育孩子的最佳實踐——幫父母們改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建立牢固和良好的家庭關係,引導孩子成為快樂、友善和負責任的人。甚至到目前為止,研討班仍然在進行中。

在最近和孩子的接觸中,我也有意識的觀察自己的行為,在碰到孩子拖延、對我的話充耳不聞的時候,我想到書中說的:孩子的大腦和成人的大腦不同,他們每時每刻都處在探索中,並且自控能力不如成人,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正在發育中,要想改變孩子,首先改變我們自己,讓我們走近孩子,有同理心,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

在這個過程中,我分享最深有感觸的幾點:

一、允許孩子犯錯或者受挫。

我老公哥哥家的大女兒上六年級了,每年寒暑假都會來到奶奶家,過完假期再回去上學(父母在市區上班,沒時間帶她),每次開學第一天,她爸爸肯定會給奶奶或者我老公打電話,孩子作業忘在家裡了,讓給送到學校。

一次兩次沒人在意,覺得孩子有可能會忘記,但是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了,這個毛病始終沒改,後來我老公生氣了,不給送,也不讓爺爺奶奶送去了,結果孩子爸爸請假回來拿作業本給送到學校,這就是典型的怕孩子被老師罰,怕孩子心理受到傷害,父母本能的想要讓孩子免受挫折。

但是犯錯和經歷失敗、尷尬等,都是基本的人生經歷,犯錯的時候正是孩子改正的最佳時機,如果她每次忘記拿作業本或者別的什麼,父母都替他辦了,那他就不會因此感到自責,而這種自責本來可以讓他自己糾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正是父母過度的干預,剝奪了孩子學習和實踐生活技能的機會,儘管有時候父母的過度干預是無意識的。

二、言傳不如身教。

很多父母,包括我在內,多麼希望可以對孩子說這樣的話啊:“我說什麼,你就做什麼;而不是,我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想到了“掩耳盜鈴”,因為我覺得作為父母有時候真的是自欺欺人,我們告訴孩子閱讀最好,能增長知識,自己卻拿起手機看電影。

這和前文中說的“言行不一”有些相似。

我們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到頭來我們卻打了孩子;我們告訴孩子分數不重要,但是孩子一放學就問他考了多少分;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放下手中的玩具,我會立馬離開超市,結果因為有很多東西要買,逛了很久才離開超市......

這會造成孩子從我們這裡獲得混亂的資訊,如果偶爾我們言行一致的時候,孩子就會一次次試探我們的底線,看看幾次之後父母才會真的實踐他說的行為。

所以,我們說到就要做到,言傳——說出來的都是我們知道的好的行為,但是我們自己也要做到,認可我們口中所說的好的行為,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三、優質父母能改變孩子的心情。

這個對較小的孩子比較管用,因為我的孩子四周歲,所以我重點看了一下這一條。

這個是說在孩子心煩的狀態下,父母找到合適的時機裝傻,讓他破涕為笑。其實在無意中我好想做過這個事情,只不過不是有意識的,只是想讓孩子開心點。

記得有一次孩子因為一點小事不開心,用髒手擦眼淚,瞬間眼睛周圍出現了幾條溝壑,我就想笑,但是孩子正在傷心中,我看他哭得不那麼厲害了,告訴他:“溏溏,我剛才看到一隻花貓啊。”“在哪裡?”我就把他拉到鏡子前面,“你看,這不在這裡嗎?”孩子看到鏡子裡的自己也是有點搞笑,黑色的泥水一圈圈圍著眼睛周圍,看起來真的有點像花貓,他自己也笑了。過了一會就忘記自己為啥傷心,開心的去玩了。

書中也說明了,這種方式要配合動作、語氣,還要找準時機,如果孩子沒反應就立刻採取別的方法,比如利用同理心,對大一些的孩子會管用些。

類似上面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書中一共列舉的75條,每一條都非常實用,而且在最後都給出了“教你這樣做”。想一想,當你手持這本教育手冊的時候,翻到了你家孩子正在發生的一種情況時候,你是有耐心把事件發生的原因想一遍,還是想要迅速緩解你焦灼的心態,用書中教你的口氣和孩子說話呢?結果不言而喻。

要想成為優質的父母,我們需要反覆練習和實踐,沒有完美的父母,每個父母都會犯錯,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練習掌握教養孩子這項技能,做到“知行合一”,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並且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允許他們犯錯並且改正,給他們學習到生活技能的機會。

當你希望孩子少一些吵鬧,多一些傾聽時——記住,要想改變孩子的行為,首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亨利·福特說過:如果你總是重複過去的行為,你就總會得到過去所得到的一切。

共勉。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煩躁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