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教育孩子80%是溝通,20%是指導。

回想我們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你做到了嗎?是真正關注到了溝通,還是盡忙著給孩子指導了?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一件事自己說得很清楚了,但孩子沒有執行,為什麼?

一是因為他真沒聽明白;

二是因為你說的他不想聽。

首先我們要知道和孩子溝通,圖什麼?當然要以目的為導向的,那麼,和孩子溝通要有什麼目的呢?難道就單單是為了我下命令,讓孩子聽我的嗎?不是的。

我們要和孩子達成有效溝通,其實是為了:

1、滿足孩子被瞭解的慾望,建立連結感。

每個人都渴望被瞭解,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場合,如果沒有招呼,沒有對話,沒人搭理,找不到存在感和價值感,那是很不好的體驗,孩子也不例外,溝通能讓我們和孩子建立連結感。

2、透過溝通,釋放孩子的內心壓力。

孩子在學校可能會面臨學習的壓力,可能對老師會有看法,可能和同學鬧了矛盾……這些負面情緒壓在心裡,說不定哪天就爆發了。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外援,應該成為孩子釋放壓力的安全地。

3、透過溝通,改善親子關係,及時瞭解孩子。

關係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當你和孩子的關係好了,孩子在成長路上,在學校,甚至是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遇到的任何問題,你才有機會幫忙助力,親子關係從有效溝通開始。

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遇到什麼事都不願意跟父母說。

溝通出現問題,為什麼?

1-父母從小有過打罵孩子的經歷,孩子受了傷害,心門關上了,就不想說了。

2-孩子曾經犯錯,並且承認錯誤了,家長卻懲罰了他。

3-總愛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比較,孩子感覺不到被愛。

4-家長總是居高臨下,過分專斷,不聽孩子說了什麼。

5-家長承諾的事沒有履行,在孩子面前說話不算話,孩子產生了不信任感。

6-家長愛翻舊賬。翻舊賬,是因為眼前的事沒什麼說服力,為了讓對方服氣,但對孩子來說,是多重打擊。

7-愛嘮叨。嘮叨是為了強調這件事的重要,但會讓孩子覺得反感,一句話說明白就行。

如何和孩子有效溝通呢?

家長要怎麼說,才能增加自己話語的可信度?這是當晚的核心內容,是為方法。

1、調正親子關係。

關係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當你和孩子有一個良性的關係時,你們的溝通才有效,否則無異於對牛彈琴,不僅會招孩子厭煩,自己也會因為溝通不暢而加倍受傷。

2、尊重孩子。

當孩子跟你說話時,放下自己手中的事,認真聽孩子說。如果手頭的事實在停不了,就跟孩子說一下,請他稍等一會,然後再認真聽他說。

3、無條件地接納孩子。

孩子的觀點不一定都是正確的,家長要無條件接納孩子。我不一定要同意孩子的觀念,但要給孩子說話,表達他自己的權利。因為生而平等,你們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

4、切忌心不在焉地聽。

聽一個比你懂的多的人講,他在那說,我們通常都很願意聽,但如果那個人不著道,說一兩句話就不想聽了。和孩子溝通,一定要克服這種情緒。因為生活經驗、人生經歷和背景知識的有限,孩子懂得一定沒有家長多,這時候家長要給到孩子耐心和尊重,不要無故打斷孩子,聽他把話說完,並且認真迴應。

當晚九點下課離開時,和一位姐姐一起出大廈電梯,她問我家孩子年齡,我告訴她小學了。對方一臉羨慕,說,還小呢,你們這個時候(孩子)好弄,等到我家(初中生)這麼大了真的​弄不通,不曉得他整天在想什麼。

可能有些家長會有這樣的誤區,覺得孩子還小時,不用在意溝通,因為我的孩子我做主,一切我說了算,然而透過家庭教育學習,和對身邊一些成長故事有所瞭解後,才知道,很多問題的根源都埋藏在孩子幼年成長的細節中。

沒有突然的叛逆和無法溝通,更多的時候,是點滴的失望積累。

孩子呱呱落地、呀呀學語時,有被聆聽的需要,幼兒園小學孩子也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步入中學之後,更是自我意識覺醒。

隨著長大,孩子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這不是某一天的變化,而是貫穿於成長中的每一天,每一個階段,我們都要對孩子當下心理有所瞭解,陪伴孩子成長,想要讀懂孩子,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他們的步伐。

與所有家長共勉。

8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爸一直陪兒子玩,孩子卻更喜歡媽媽,是因為“異性相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