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絕對是一件讓很多家長都感到頭疼的事情,如果不對孩子嚴加管教,孩子會特別沒有規矩,容易養成一些壞習慣;如果對孩子要求太嚴,孩子可能會沒有自己的想法,做事缺少主見。
家長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但是又想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二者很矛盾,家長只有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努力平衡這兩點,才能夠讓孩子變得很優秀。
對孩子太嚴格,不一定是好事沫沫是一名小學老師,由於職業的原因,她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平時對孩子要求很嚴,希望孩子能夠越來越優秀。
孩子只要讓沫沫不順眼,沫沫就會把孩子批評一頓,孩子有時候把飯粒掉在地上,也要被媽媽訓斥。
時間久了,孩子變得很聽話,也特別守規矩,沫沫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孩子不敢亂說話,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看看媽媽的臉色。
沫沫剛開始還因此而感到沾沾自喜,但是她慢慢發現孩子特別沒有主見,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先問問媽媽。
其實孩子形成這種“順從”的性格,並不是好事,雖然成為了家長心目中的乖孩子,但是卻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會對將來的學習和生活造成影響。
家長這樣管孩子,會讓孩子太順從家長,從而變得沒有主見1、從來都不詢問孩子的意見
有一些家長比較強勢,認為孩子還小,思想不成熟,還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經常替孩子做主,即使孩子不願意那樣做,家長也會讓孩子必須那樣做。
孩子雖小,也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孩子的想法不太成熟,但是家長也要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不然孩子慢慢就會變得特別乖巧,從來都不會主動思考。
2、很少和孩子講道理
還有一些家長覺得自己做的所有決定都是為孩子好,不需要跟孩子解釋太多,孩子只要聽自己的話就行了,等結果出來之後,孩子自然就會明白家長當初為什麼讓他那麼做。
不和孩子講道理的家長非常強勢,家長認為自己在孩子面前很有威信,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很不講道理,雖然孩子聽話了,但是並不服氣,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習慣了,變得特別沒有脾氣,變成一個非常順從家長的孩子。
怎樣讓孩子聽家長的話,但是又能夠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首先要學會和孩子溝通,而不是經常命令孩子。
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總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只有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夠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
當孩子犯錯後,家長要告訴孩子錯在哪,並且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改正這個錯誤,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孩子,甚至打罵孩子。
只有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夠讓孩子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孩子會覺得聽家長的話是對的,將來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孩子會主動思考自己到底應該怎樣做,能夠避免再次犯錯。
家長也要及時給孩子立規矩,並讓孩子參與進來。
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聽上去很簡單,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家長不可以直接用自己定下的規矩來約束孩子,不然孩子會覺得家長蠻不講理,因為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差,他並不會覺得家長的約束行為是為了自己好。
當孩子改正錯誤時,家長要給予肯定。
比如孩子以前總是把玩具丟得到處都是,家長教會孩子要自己收拾玩具之後,孩子突然把自己的玩具都放進玩具箱裡,這說明孩子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且改正。
家長此時要誇獎孩子,比如對孩子說:“你真棒,你這樣做,媽媽就能輕鬆很多。”孩子得到家長的肯定之後,會受到激勵,覺得自己的舉動是正確的,以後也會堅持這樣做。
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知道自己做哪些事情會讓家長開心,並且會找到一些規律,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這樣的孩子不僅很乖,而且也能夠獨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