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養育小孩的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特別是養育多個孩子,父母一邊需要承擔工作上的壓力,一邊還要挑起教育孩子的擔子,所以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第一反應大多數是打罵孩子,而很少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言語和行動來說服他們。甚至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失手將孩子打傷、打死,釀成了無法挽救的錯誤。

"媽媽,抱抱"

在農村裡,有很多家庭都是二胎甚至多胎的結構,大部分父母對老大的態度都是嚴厲的,他們預設老大是這個家的頂樑柱,是來幫助父母帶弟弟妹妹和幹活的,小慄就是這萬千個老大之中的一個。

某個飯後的週末,媽媽囑咐小慄照顧好弟弟,出門去買菜,當小慄在看電視時,弟弟突然偷偷爬上沙發玩,結果摔滾了下來。當媽媽回來看到這個場景時,拿起一旁的棍子就開始打小慄,打了好一陣,看女兒突然吐鮮血,這才意識到下手重了,趕緊帶小慄去醫院,小慄在媽媽懷裡還伸了手希望媽媽抱緊她。醫生經過搶救遺憾表示,孩子的脾臟部位被打到破裂,無力迴天了。就這樣,這位母親痛失了可愛的女兒。看著小孩奄奄一息的模樣,眾人皆指責這位下狠手的媽媽。

虎爸虎媽:"不打不行"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說法,對待小孩"不聽話"的時候,父母都會把"好好說話是沒用的"掛在嘴邊。

而面對父母採取暴力的懲罰方式時,大多數孩子會聰明的認錯,也可以做到下不為例。但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可以令孩子們更積極地成長嗎?

在初為人父人母的時候,每個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過得開心就好,但又有多少的父母真正做到呢?在每次打完孩子的時候,發洩完自己的情緒之後,有沒有真正思考過為什麼孩子總是需要被打才"聽話",有沒有把小孩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呢?

暴力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嗎?自卑情緒凸顯

長期使用暴力教育孩子的話,在孩子身上留下身體記憶不說,在他們的心理上也一次次記下傷疤。

因為很多事情其實是芝麻點大的事,只是湊巧父母情緒上不穩定,所以一氣之下就開罵,罵完接著打,完全不接受孩子的"辯詞"。長期下來,小孩會產生自卑心理,長大後在面對外界的時候,很可能會為了掩飾自己的不足和敏感,而假裝成為一個每天都很開心的人。

容易敏感,遇事習慣逃避

在暴力教育環境下成長的小孩,做事會變得謹慎起來,比起其他同齡人更會看別人的眼色。這就很容易影響獨立人格的培養,更多地影響他們變成一個圓滑、世故的人,並且只要察覺到前方有困難,他們很有可能會以最快的方式逃避問題,不敢直面。

該如何剋制家長想"動手"的心從小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

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家長對小孩說的每句話都應該細細斟酌,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小的時候,會希望父母怎麼跟自己相處。

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孩童時期,家長就是小孩模仿的物件,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就應該也約束自己的行為。

使自己的角色變"弱"

家長需要嚴厲的部分只在一些生活原則問題,需要教育孩子不要做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除此之外有許多事情都不是什麼值得大打出手的"大事"。

家長不應該時時刻刻都板著一張臉對孩子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而是應該更多地把自己變"弱",對孩子釋放"需要幫助"的 訊號,這樣一來,孩子的學習慾望就會變得強烈,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家長們心中優秀懂事的娃了。

尊重不僅僅限制於成年人於成年人,在家庭之中也必須把尊重放在心上,只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人格是被尊重的,他們才會更願意跟家長真誠溝通交流,從而也省去了家長需要"動手打人"的機會,促成更好的家庭關係。

最新評論
  • 1 #

    不想看內容,不想看圖片,只想說,殺人償命,四個字,看了心酸

  • 2 #

    真的不知道現在很多父母怎麼了,以前都有沒有誰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現在真說不出口,這都什麼社會

  • 3 #

    不知道一些家長的教育是怎麼了,那麼小的孩子本來就是什麼都不會,天真無邪,如果遭遇暴力,孩子的心理都會產生陰影! 這是一個多麼愚蠢的行為!

  • 4 #

    5歲女孩沒照顧好弟弟,被媽媽虐打去世,閉眼前仍伸手求“抱抱”

  • 5 #

    不打不成才?那我想問問那些當老師爸媽的,自己成才了嗎?是不是都跟某雲,某華騰平起平坐了?是不是都在國家擔任重要職位了?是不是該打呢?不是不打不成才嗎?

  • 6 #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真難受

  • 7 #

    真不願意看到這類的事情,太痛心

  • 8 #

    這標題已經讓我心碎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一個人帶娃有多心酸?寶媽趁娃睡著趕時間洗衣服,一回頭淚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