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該不該給孩子配手機”的問題,曾讓很多家長頭疼。但有些家長,已經在後悔太早給孩子配備了手機。浙江一位杜先生髮現10歲女兒最近特別喜歡拍小視訊上傳到網上,起初他也覺得很有趣。但沒過多久,他發現女兒常常和一名陌生男性打電話,兩人的微信聊天記錄也有一些露骨的字眼。男子網上認識10歲女孩讓其叫“爸爸”,聊天內容不堪這些話語讓杜先生認為,這名男性對女兒的行為充斥著猥褻企圖。而自己的女兒卻是毫無警惕,還給對方備註成“未來男朋友”。

這件事,應當承擔責任的除了那名男性和平臺方,更有杜先生自己:“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很重要,不應將該承擔的責任,全都推給社會”。對於還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孩子來說,要讓他們自己認識清楚所要堅守的底線在哪裡。現在很多家長在解決是不是要給孩子買手機有所疑問,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買與不買”,而是在於“如何正確地使用手機”,在買手機前必須和孩子溝通清楚這幾件事。

界定手機的具體用途如果孩子很想要手機,父母應該和孩子溝通清楚,他們想用手機來做什麼。通常孩子用手機有3種用途:01寫作業、查資料現在很多老師都在手機上佈置作業,有些作業是要求在網上收集相關資料的,對於這類情況,家長不得不支援,對嗎?02社交需求孩子越大,越容易受同齡人的影響,尤其在進入到小學高年段和初中後,孩子對於同伴歸屬感的需要會越來越強烈,當同學們都在用手機交流時,手機便不知不覺地演化成為同齡人社交圈層的敲門磚,沒有手機可能被大家排斥,孩子會在同伴交往中失去話語權,逐漸產生心理落差。當家長看到了孩子內心的這份需求,孩子會有被理解的感受,然後雙方一起商定使用手機聊QQ、微信的具體規則,會比較有效。

03娛樂需要和我們的童年相比,現在的孩子們的活動圈和真的小了很多,偶爾看到一群孩子在小區裡玩耍都是一幅難得的畫面,孩子的娛樂活動除了遊樂場、公園,更多的場景轉移到了線上遊戲,既不受天氣、場地影響,又不怕家長沒時間爽約,還能得到比平時更多的獎勵、肯定和樂趣。談到這些,不是幫孩子站臺,而是讓家長們看到玩遊戲背後的心理成因,畢竟靠怕、靠堵,不是長久之計。

共同商定使用規則在使用手機前,家長和孩子需要共同制定規則,以免“Mustang脫韁”。制定規則的原則是越具體越易行,例如:01什麼情況下可以用手機在老師要求的作業中,有上網查閱資料,可以使用,但在學習期間禁止玩遊戲。02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開闢一個自主時段,例如晚上20:00—20:30,在作業按要求完成後,可以跟同學聊聊天,或玩半小時遊戲。03什麼時候不能用手機上課時不能玩手機,寫作業時不能玩手機,吃飯時不能玩手機等等。

04手機該如何保管比如晚上20:30點可以拿手機,21點過後,手機要交給父母保管。05什麼情況下手機會被沒收在上課時玩手機,或玩手機已經影響到了學習和休息。界定可以下載哪些程式網路世界的資訊太豐富,當然會伴有很多風險,因此父母需要為孩子建立清晰的邊界,規定手機上可以裝什麼程式,能夠瀏覽哪些資訊。

如果孩子用手機玩遊戲,父母需要確定是什麼遊戲,每天或每週能玩多長時間,這款遊戲是否需要付費。不要將你的銀行卡或者信用卡綁在孩子的微信、QQ和遊戲上,如果需要付費,必須徵得父母同意。如果孩子違反了規定,該給予具體的懲罰是什麼。

買什麼檔次的手機如果孩子年齡較小,只是為了日常通話方便,買個老人機即可。如果為了上網查資料或QQ和微信,可以把你淘汰下來的手機給孩子用。如果還需要滿足更多的功能,高性價比的中國產品牌可以滿足日常應用。請家長們切記,不可一味滿足孩子的“名牌虛榮心”,手機的功能須在合理的使用範圍內,價格要在您的承受範圍內。曾在某大品牌專櫃前,看到一個學生妹,身後跟著一個踩著布鞋的媽媽,手裡緊緊抓著一個陳年的手提布袋,當孩子冷冷地追問“你到底買不買?”,媽媽顫抖著從牙縫裡擠出一個字——“買”……各種滋味,五味雜陳……對父母來說,主動保護孩子的隱私資訊,同樣重要。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底線教育這個社會,對孩子“虎視眈眈”的人從來不在少數,這些人,自然有法律制裁。但沒有一位父母會願意看著自己的孩子成為新聞中被傷害的某某,而要保護孩子不受到這樣的侵犯,父母必須在孩子心中,劃一條明確的底線。一個還不滿10歲的小女孩,對自己的身體保護意識薄弱實屬正常,成年人看做是“侵犯、猥褻”的語言,也許她並不明白其中含義。單單指望孩子自己就能無師自通地學會去堅守所謂底線,未免有些太理想主義。底線教育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既然惡魔沒有底線,那至少要讓孩子們明確什麼事情絕對不可以做。父母常常用“孩子還小”來拒絕教他們一些並不那麼美好、Sunny的事情,可是,這並不能阻止一些惡意的事情時刻都在發生。而好的教育,是既要讓孩子保有Sunny健康的心理,也要讓他們明白,人生在世,需要有自己的原則。

給孩子最好的保護是不暴露他們的隱私教會孩子自尊自重很重要,而家長自己也應當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明確自己的底線。晒孩子是許多中國家長的共同“愛好”。曾經家長們炫耀孩子的方式在於鄰里閒談,年節聚會時的熱切交流。而現在,只需要朋友圈一條動態,孩子的一顰一笑就能被幾十上百人看到。而如果發在微博等受眾更加廣泛的平臺,觀看者的數字往往還能更多。還有很多父母喜歡用孩子照片當做自己頭像,他們沒有重視的是,這些資訊會暴露什麼,看到這些資訊的陌生人會想些什麼。南京一位刑警曾提醒父母們不要過度“晒孩子”,但現實中太多父母忽略了這一點。新聞裡,杜先生說,自己孩子很喜歡發自己唱歌跳舞的視訊在網上。自己也覺得很有趣,就沒有阻止。可是,正是這種“與他人分享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和任由孩子毫無顧忌地曝光自己生活的行為,給孩子成長埋下了隱患。有網友翻閱自己一位“晒娃狂魔”朋友的微博,發現跟孩子相關的700多條微博裡,可以找到的資訊包括:居住小區、門牌號、孩子姓名生日、丈夫每天回家時間、夫妻二人工作單位、經常帶孩子去玩的地方……孩子的生活暴露得越多,窺伺者能夠掌握的資訊自然越多。

保護孩子是要預防危害每一次事情發生後的指責、量刑,都是亡羊補牢,想要孩子永遠不受這些傷害所擾,重要的是事前預防。讓孩子享受世界美好、Sunny一面的同時,也讓他們了解,什麼事情“我不能做”以及“我為什麼不能做”。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需要為自己劃一條底線,這條線如果缺失,可能要用未來某一天更為慘痛的教訓才能補上。

大人們不願提及的東西,可能會毀了孩子的未來。家長們只顧自己的“分享欲”而忽視孩子隱私也可能給孩子成長埋下“不定時炸彈”。孩子的教育,沒有任何一環可以掉以輕心。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輔食太單一?換個花樣,補鐵又補鋅,點進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