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昨晚,我陪女兒上思維課,遇到稍有難度的題目,她就開始發脾氣,情緒低落,不願意繼續嘗試。

她的這種退縮心理,出現在很多場景裡。

比如,搭樂高的時候,遇到難點,她就直接放下不做。或者練習英語時,遇到長點的句子,她也不願意讀。

我明白,她這是開始出現畏難情緒了。這種情緒,其實是缺乏抗挫力的表現。

今天我們就來聊關於孩子抗挫力的問題。

01

抗挫力,必可不可的能力

抗挫力是什麼?其實就是遇到困難時,能夠反彈回來,重新振作的能力。

如果不具備這種能力,輕則畏難,重則容易崩潰,走極端。

2019年,佛羅里達大學華裔博士陳慧祥,在實驗室自殺身亡。

陳慧祥為什麼會走極端呢,跟他的一篇論文有關。

可是,他的導師不同意撤稿,還威脅他,慫恿他造假。

陳慧祥害怕被導師刁難,又擔心造假被拆穿,毀掉自己的學術。

兩難中,他最後決定自殺來結束這種處境。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稍微一遇到點打擊,就覺得活不下去了,就像玻璃一樣脆弱。

這種結果,跟孩子成長中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父母只看重學習和成績。可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卻沒有鍛鍊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30多年的研究發現:在挫折面前,決定一個人成敗與否的關鍵就在於抗挫力。

具備抗挫折力的孩子,不害怕挑戰,會在挫折中迅速振作起來,擁有破局的勇氣和態度。

我們把人生比作一座山,孩子就是攀登者,那麼,抗挫力決定了他最終能爬多高。

02兩步迴應法,幫助孩子重建信心

孩子遇到困難打退堂鼓的時候,很多父母特別著急。

有的呵斥孩子"你快點啊",還有的連哄帶騙,推著孩子往前走。

但實際上,孩子這個時候很可能沒辦法自己克服。

特別是成長比較順的孩子,或者本身比較優秀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容易措手不及。

這種情況下,孩子其實是很懵的,他會覺得無從下手。

這種狀態,就叫做進入"恐慌區":孩子受挫太大,處於一種很無助的狀態。

那麼,怎麼才能激起孩子的信心和勇氣呢?

我們的迴應可以分成兩步。

第一, 要不斷地鼓勵孩子,給他信心。

比如,我女兒牴觸英語長句子,我會跟她說:我們多聽幾遍,我陪你一起說。

然後,我給她起個頭,引導她試著說出來。

等她磕磕巴巴講完了,我就立刻鼓勵她:你做到了!我們多聽幾次,多練習幾次,真的能做到,你很棒啊!

這個時候,女兒會覺得特別自信,她也能體會到:"原來困難是可以被克服的。"

第二,給予足夠的耐心陪伴。

孩子退縮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急著去催。

因為他本身已經很恐懼了,父母不停的催,嚇唬孩子,是在加重這種恐慌感。

同時,在孩子遇到問題時,也不要苛責或者抱怨他,比如"你現在怎麼回事"之類的方式。

我們要做的,其實是耐心陪伴他,多給孩子一點時間。

這個時候,讓孩子心理有足夠的緩衝,讓他對自己有一定的掌控感。

因為,如果孩子依然處在恐慌區,他根本沒辦法產生信心。

所以,如果孩子真的很害怕,我們不如拉著他的手,給他信心和陪伴。等他心理恢復能量,孩子就會重建對抗挫折的勇氣。

03提升抗挫力,父母的作用在於這兩種

說起孩子的抗挫力,有些父母會產生誤解。比如,見不得孩子開心,或者人為給孩子製造挫折。

其實,孩子的成長中充滿了挫折,根本不用人為製造。

我們只要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發揮這兩方面的作用,就足夠了。

1、 不插手,只觀察。

家長要留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體驗挫折,獲得戰勝挫折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遇到的難度不大,還沒有到恐慌的程度,踮踮腳自己就能克服。

那麼,家長就耐心陪著孩子去體驗,能夠激發孩子的能力。

比如,我帶女兒去水上世界玩,她剛下水有點害怕,但是那個水深她其實能克服,我就沒有過多安慰。

我只是陪在她旁邊,看她一腳一腳去試探。

2、 輕輕推,做引導。

孩子遇到的困難如果特別大,他很難自己克服。那麼,家長就要適當給一些引導和幫助,但是注意不要為孩子代勞。

比如,孩子組建樂高時,會遇到倒塌的情況。如果幾次嘗試,孩子都沒辦法搭好,開始灰心喪氣。

那麼,家長既不要完全不管,也不要插手幫助孩子。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提醒孩子觀察,是不是這裡少了點東西呢,底座會不會有點小?

稍微提醒孩子,引導孩子思考去解決問題。

這個背後的思路,就是建立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兩類孩子:

一類是遇到困難,立刻求助,搖頭說"我不行";還有一類不說不鬧,低頭慢慢琢磨,時不時自己唸叨兩句。

這種巨大的差距,長此以往,結果顯而易見。

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7歲之前是培養習慣和能力的關鍵時期,抗挫力也同樣如此。

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一定要有方法的應對,孩子以後才不會遇到難處,就只想著逃跑。

作者,安歌。專業教育和心理,陪你做成長型父母。

5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有二娃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學習、親密關係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