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我們的身邊,時常會有這樣一群孩子。

他們家庭環境並不好,可能家中有人常年疾病,一家人的生活舉步維艱,孩子們時常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一來,我們就會認為這孩子既懂事又孝順,我們會毫不吝惜自己的讚美之詞,強加到他們別無選擇的人生歷程中,而孩子們真的會因此而產生內心的幸福感和被認可的優越性嗎?

當我以一個過來人的經歷向你們講述,你們或許會改變自己的認識。

首先我得向你們說明一個容易讓人誤會的事,我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流量而故意賣慘,我的慘早就賣給了歲月,甚至這段經歷,我都不想提起,在這沒有熟人知道我所處的網路世界,我尚可以敞開心扉,沒有了對過去的顧忌與逃避。或許在這個網路世界,我們最終會成為熟人,但這些個人往事,只會讓大家明白某些我們不曾想過的道理。

我出生在四川一個落後的小山村,打記事起,就知道母親是一個殘疾人,做不了重活,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父親一人在田土裡耕種,看著別的家庭,都是父母長輩們一起勞作,一起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爺爺奶奶在我爸還沒結婚之前就早早過世了,留下我父親兩兄弟,他們卻並不和睦,更多時候,兩弟兄就像仇人一樣,相互詆譭,條件差,父親娶我媽都是連哄帶騙,只為討個媳婦傳宗接代,或者是讓自己不被人笑話打光棍,在他們那一輩人的眼裡,只要能有媳婦孩子,就說明自己有了出息。

不幸的家庭總是因為對不幸生活的自暴自棄而更加不幸,父親因為母親沒法為家庭分擔,脾氣相當糟糕,非打即罵,一家人時常都是哭哭啼啼的,沒有幸福,沒有溫暖,只有生活無邊無盡的逼迫。

我也知道自己家庭非常困難,雖然感到不快樂,但是父母給予的家卻是實實在在地在那裡,我們別無選擇。

窮人家的孩子,理所應當地要為家庭分擔更多的事,這本是條件所迫,然而在別人的眼裡,就覺得我們很懂事,時常拿我們來教育自家的孩子。

“你看人家某某某,多勤快?你要是有人家一半的樣子我也知足了。”

“他都在幫著媽老漢肩挑背磨了,你呀,什麼時候才能理事?”

……

當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我並不覺得自己有多能耐,而是內心深處的自卑在萌芽,我之所以要成為他們所說的懂事的孩子,完全是因為形勢所迫,我內心更向往能和其他孩子一樣,能開心地耍賴、偷懶,我沒能做的事,也希望父母能唉聲嘆氣地幫我把屁股擦乾淨,最後依然開心地看我吃飯長個頭。

他們越是對我讚美有加,越是讓我知道所處家庭的不幸,我成了一個叫“懂事”的標籤,時常在想,如果我不再這樣“懂事”,是不是就是對不起自己貧窮的家庭,我家裡窮,所以就要“懂事”,於是有了這樣一個邏輯:懂事就等於家庭不好。

在我慢慢成長的過程中,母親的身體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生活起居總離不開人的照料。我清晰地記得,自己為母親梳頭,給母親洗澡搓背,母親要大小便,我就用小小的身軀使勁把她抱起成站立的狀態,由於母親雙手蜷縮,無法脫褲子,我就得幫她把褲子退下來,用盡各種方法幫她做這些我們正常人無足掛齒的事。母親沒有需要人幫忙的時候,就坐在門口的一張方竹椅上,耷拉兩條麻花辮子,日復一日地為我們編織毛衣。

那時的我小學還沒畢業,遇上鄰居們閒來無事來我家串門,他們都會對我母親說:

“你還是好福氣,兩個兒子這麼孝順,換得別家的娃,哪有這麼耐煩喲!”

母親也只是賠笑而已,病人的苦哪有這麼多美好,或許她並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這樣伺候自己,只是無奈,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當這些誇獎的話透過他們的閒聊走進我的內心,我也並不覺得我就是非常孝順的,反而感到自己就是同齡人中的一個異類,他們表面的誇讚掩不住殘酷的事實,我很多時候都會幻想,如果我出生在一個美好的家庭,和別的孩子完全不會有兩樣。他們的這種誇獎,是我內心的自卑,就像我的傷口,被人偶爾戳了一下,對方卻又並無惡意地關切相問:“這麼大個傷口,一定很疼吧。”

對於我自己而言,我其實並不想讓任何人來戳這麼一下再表示關心——它已經很疼了。

在我自卑的過去裡,“懂事”,“孝順”就一直伴隨了我的成長,就像一個無比沉重的包袱,卻又無處安放。

在學校裡,每當老師想了解我的家庭情況,同村的孩子們都會一一道來。

“他家很窮。”

“他母親是個殘廢。”

“他還給他媽穿衣服,梳頭髮,……”

“我媽說的他很勤快,家裡什麼事都要做。”

……

然後就是一雙雙帶著可憐的眼神望著我,就像大人看待一個可悲的生物那樣,有同情,卻又帶著別樣的情感。

我曾經因為上課沒有好好聽講,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老師或許只是想糾正我走神的事,而我卻毫無緣由地大哭了起來,老師疑惑,對我吼道:“你哭啥呢?”

我就像一個犯了天大錯誤的孩子,而這個錯誤就是我家太窮,因為窮,就不能錯,我應該要“懂事”,“孝順”',“好好學習”,這樣才是一個窮孩子該做的事。我吞吞吐吐地哭訴:“我家窮,不應該這樣,我要好好學習,老師,我錯了……”

現在想來,當時說出這些話,已經完全偏離了一個孩子該有的天真和無知無畏,就像被世俗生活剝離了血肉,只剩下窮人的骨頭!

當你們看完以上文字,是否還覺得誇獎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孝順懂事,是一件很正確的事呢?

其實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沒有能力承擔特殊環境下的壓力,他們需要的,更多的是快樂、幸福、天真、童趣,與其這樣誇獎他,真的比不上和他一起開心地玩一天,讓他們釋放內心的自我,去感受這個世界豐富的一面。

當孩子無法感知外在世界的美好,痛苦只會愈發讓他自卑,在潛意識裡預設自己的地位與價值,逃不出貧窮對自己的禁錮,他只會堅信:我窮,就不應該調皮,應該當一個安靜乖巧的懂事小大人;我窮,就不應該追求其他孩子那樣率性的鮮明特色,而應該時時刻刻保持警惕,做出一個窮孩子該有的卑微;我窮,就不可以背離大人們給予的既定人設,而要時時處處展示自己因為窮才假設出的積極向上……

別再讓窮孩子揹負我們所以為的那種殘酷的“正能量”!

我現在能從過去感受到的快樂,沒有哪一條會是某個人對我的稱道,我能永遠記住的只是那些能和我一起開心玩耍的孩子,或者是某個從來不說我家庭有多困難的親人,他們給予我的才是我的童年記憶,他們不在乎我的特殊情況,就單純地在乎我,把我當成一個毫無二樣的孩子。

即便是我的父親,我也不曾從他那裡感受到溫暖,只認可他為我承擔起的那份責任,這也是我能一直尊重與包容他到最後的理由,我沒必要把曾經的痛苦再次傷害於他,就像我曾經不願意揹負“窮”的思想。

任何時代,都會有貧窮的家庭,他們的孩子就在我們身邊,當我們面對他們,請把他們背後的窮拋開,讓孩子真正屬於這個世界,他們在家懂事孝順也只是行為的一個方面,這不是他們的標籤,我們可以肯定他們為家庭作出的犧牲,當你對此誇獎的時候,也就下意識地告訴他:

“因為你家窮,所以你就孝順懂事。”

真的沒必要刻意地去針對這單一的方面來表明自己的是非觀,他做是他的決定和義務,他的童年卻是不可被剝奪的權利,本來家裡的事已經是一處傷疤,孩子更會怕疼,忍受不了,就是內心的躲藏,自卑的成長。

給他們歡樂,少一點成人眼裡的是是非非,他們分不清,只有無盡的迷惑。

#情感##孩子無小事##窮人孩子##關愛留守兒童#

1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先讓他們提高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