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從2歲左右起,便進入了自主探索的時期。這時,孩子開始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意識,也初步具備了判斷能力。孩子已經知道“我想做什麼”,“媽媽要求我做什麼”,此時,家長可以準備給孩子立規矩了。

放任的方式,肯定是不對,熊孩子都是從娃娃培養起來的,孩子並不會純粹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懂事。行為舉止得體的孩子都是從小管教的結果。

而孩子最後會不會真的變熊,是由大人的反應決定的。

1、孩子哭時,不要再訓斥他

孩子一旦哭了或者生氣了,耳朵就關閉了,家長說了什麼他完全聽不進去。你就是說得再大聲,對他來說也是噪音。為什麼呢?因為,當孩子很不高興或是很生氣的時候,他或者是背對著你,或者是不看你。沒有目光和眼神的交流,說得再多也無用的。如果說你想要給孩子立規矩,一定要等孩子情緒好的時候,等他和你有開心的目光交流時,再去和孩子說這件事,這個時候孩子才能聽得進去。

2、寧可溫柔地說20遍,也不要大聲訓斥1遍

家長在給孩子立規矩時,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溫柔地說20遍要比你訓斥孩子無數遍有用得多。在孩子情緒很好時,如果你所立的規矩剛好孩子願意去執行,這個時候,這個規矩一旦建立起來,孩子就會堅持一輩子。這是孩子內部的秩序感和你立的規矩發生了響應,變成他真心想要去做的一件事。所以,家長一定要有充足的耐心和科學方法,不要讓孩子內在的秩序感與你立的規矩相牴觸。

3、不要搞成威脅或者懲罰

“暫停”就是“暫停”,並不是懲罰,不要把它換成“站牆角”,或者“關小黑屋”等等,有懲罰性質的說法,也不要威脅孩子。

暫停法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讓孩子“停下”,二是讓孩子“平靜下來”,只要達到這兩個目的就好,至於讓孩子懂道理啊,反省啊之類的,有當然好,沒有也沒關係。可以教孩子說“對不起”,但是孩子不說也就算了,不要逼迫他。

4、不要說太多話

既然“暫停”是讓孩子平靜,你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說太多話,更不要訓斥,因為一訓你就會越訓越生氣。只需要描述孩子的不妥行為,控制在十個字之內,做一個酷一點的父母。你話越少,說的話才越有分量。

給孩子空間自己待一會兒,讓他好好消化一下剛才的事情,會更有利於反省,此時無聲勝有聲。

5、懂得留白,適當“示弱”

有些孩子會因為一些事和家長對峙,可能有些家長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就要看看他能哭多少久;看他能拗到什麼時候;我就是不滿足你的要求,其實,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給孩子立下規矩後,還要懂得靈活運用。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懂得適當留白,有時你可以適當弱一下,反而效果會不一樣呢。

6、家長學會隱藏情緒

小孩子對於父母的情緒是特別敏感的,無論是覺得“想笑”,還是“很生氣”,孩子就會立即感知到,並且把關注點集中在你的情緒上面,然後把“暫停”的原因歸結於你的情緒,而不是自己的行為。所以,哪怕你心裡已經開了鍋,也一定要控制住撲克臉,千萬別再孩子面前破功。

父母切記,規則絕不是幫助你讓孩子變乖的緊箍咒。而是幫助孩子有生活的目標,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並且因為遵守規則而自我激勵,在“我能行”的回聲中健康成長的教養幫手。

覺得不錯就先收藏起來吧~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3歲男童幼兒園回家失禁,媽媽檢視監控後怒曝光:老師太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