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常聽家長說,寶寶經常跟著自己的喜好行動,喜歡做就做,不喜歡做就不做,實在拿他們沒轍。恭喜你,寶寶一個神祕的敏感期叫“秩序敏感期”就已經出現了,一般從第一年開始,會一致持續下去,在寶寶2-4歲的時候會表現得特別明顯。

案例一:確定事物的主人

兜兜的爸爸出差了,家裡只有媽媽和2歲的兜兜,晚上臨睡覺前,媽媽抖開了爸爸的被子,說:“今天晚上我們蓋爸爸的被子睡覺”可是兜兜卻不高興了,小嘴一撅,似哭非哭的說:“不行!不行!爸爸的被子!不能蓋爸爸的被子!”

媽媽問:“為什麼爸爸的被子不能蓋?那媽媽蓋哪個被子?”兜兜小手一指旁邊的被子說:“那個才是媽媽的被子”。然後又指了指另外一個被子說:“這個是兜兜的被子。”

媽媽疑惑的問:“媽媽要蓋媽媽的被子,兜兜要蓋兜兜的被子,所以不能蓋爸爸的被子,是不是啊?兜兜趕緊點點頭,然後把已經抖開的爸爸的被子又放回了爸爸經常睡覺的位置,雖然已經一團亂了,但是兜兜卻一臉的滿足。”

案例二:歸位行為

閨女每天只要奶奶喊一句“吃飯了”,小傢伙兒就蹬蹬蹬蹬的跑到飯桌前開始用手指著說:“這是爸爸的位置,這是媽媽的位置,這是爺爺的位置,這是奶奶的位置”,如果一會兒開飯誰坐錯了,她就會馬上糾正:“奶奶坐錯了,奶奶坐那兒”,每到這個時候,總會逗的我們哈哈大笑。

秩序敏感期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理解,就是處在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自主性地將拿到的東西擺的很整齊,有點“小強迫症”的感覺。寶寶對“秩序”這種強烈的熱愛,其實是寶寶生命的一種需要,當他得到滿足的時候,才會產生真正的快樂,這對培養寶寶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響。

秩序感的存在意味著,寶寶開始能適應自己的環境,能夠支配生活中所有的細節,比如,寶寶能閉著眼睛到處走,只要伸伸手就可以拿到他想要的任何東西,就會像魚離不開水一樣,讓寶寶的內心感到平靜和滿足。

其實秩序本身就是要求事物各歸其位的,這是寶寶的一大強烈“要求”,在寶寶的心理這是理所應當的,所以對於處在這個時期的寶Bora說,他們對每件事物的準確歸屬就形成了很強的“執念”,比如媽媽的眼鏡、爸爸的水杯、自己的小書包……所有東西的歸屬都不能亂,這樣她才會覺得熟悉並且產生很安心的感覺。

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這一個關鍵期,媽媽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千萬別跟孩子說:“你怎麼那麼事兒呢?趕緊吃飯”之類的話,我們可以說:“哇,寶寶的記性真好,還記得這是奶奶的位置”,或者說:“哇,寶寶長大了,知道幫奶奶保護東西了”等等,用讚美和肯定的態度尊重孩子心理真實的感覺。

“秩序敏感期”與寶寶的心理活動有關,我們大人不經意間的某一句話、某一個眼神,都會為寶寶的“意識”打下基礎,如果我們對其阻撓,寶寶就會變得極端、急躁、焦慮、情緒容易激動,如果我們的這種阻撓一直持續下去,那麼任何想要平息寶寶情緒的嘗試都將是無效的。

所以,寶寶的養育者一定要抓住契機幫助寶寶建立心中的秩序,給以寶寶合理的引導和培養,陪同他們一起養成好習慣,比如飯前廁後要洗手、定期洗澡、玩具玩完了要從哪裡拿的放回哪裡去,包括規律作息等等,一旦約定俗成的“規則”形成,這個時期的寶寶就會主動遵守,不用我們千呼萬喚也使不出來了。

哈佛+北大雙料學霸,曾擔任好未來集團順順留學CEO,更是位勤奮鑽研的超級奶爸。為給寶寶更好的早教啟蒙,尋訪美國和中國知名兒醫專家、育兒專家,心理學家,創辦樂智龍品牌。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愛粘人怎麼辦?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家長要更“懶”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