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握起自己的兩個拳頭,對比一下,雙側大小差距大不大?
乒乓球愛好者的雙手
大多數人的利手(優勢手)和非利手(非優勢手)形態上的差別,往往是肉眼可見的。在我國,右利手(右撇子)佔總人群的90%,左利手(左撇子)佔10%。
對於成年人來說,這種差別已經定型,似乎對工作和生活也沒有太多影響,但是對於生長髮育期的孩子,尤其是參加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單手持拍運動的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呢?該如何應對?
我們從身體形態發育/運動水平提升/智力開發三個方面來介紹:
1/ 身體形態發育
青春發育期,身體快速發育,骨骼長長、長粗、骨量增加,肌肉纖維也在長長,長粗,數量增加。
體育運動會很好的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發育,骨密質增厚,骨小梁等結構更加清晰有規律,肌纖維增多、運動能力增強。受到運動刺激越多,則對發育的促進越多。
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孩子的發育和身體健康,但是如果只是單側訓練,雙手(包括雙側上肢,甚至雙側身體)之間的差距會逐漸加大。
這種差距,在青春期末尾基本定型。成年後的肌肉訓練,只能讓肌纖維增粗,卻不能增加肌纖維的數量;骨量的峰值一般出現在20歲左右。(見《跑步和游泳,跳繩和踢球,哪種運動對於提高兒童青少年骨密度更有幫助?》)
雙側身體單純形態和運動能力差距,影響也尚可接受,但是雙側肌肉發育的不平衡,尤其是腰大肌等作用於脊柱的肌肉不平衡,可能引起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AIS)等危害性比較大的疾病。(具體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是什麼,如何自查?》)
脊柱就像一顆小樹,肌肉就像牽引在小樹周圍的繩子,如果有一側拉力增加,小樹就會逐漸向拉力增加的方向彎曲。
因此,單純從平衡發育的角度,應該提倡青少年球類運動進行雙手交替訓練,但是從運動成績提高的角度來講,雙手訓練是否也有優勢呢?
2/ 運動水平提升
我們先來了解一個理論:雙側性遷移理論
雙側性遷移是指個體在利用一側肢體學習某項運動技能之後,對側肢體(非練習側肢體)表現出的學習或執行這項技能的能力。
簡單的說,我用右手學習的動作,左手也能做出來;反過來也是一樣。大家想一下,右撇子也可以用左手來用筷子。只是偶爾為之,沒有那麼熟練。
斯諾克天才奧沙利文曾因在比賽中用使用左手打球遭到對手抗議,對手認為自己遭到了輕視,奧沙利文為了表示並非輕視對手,使用左手打滿餘下三局比賽,三局皆勝(不忍想象對手的心理陰影面積
)。因此,在籃球、排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這些運動專案中都有運動遷移的發生。
奧沙利文左手打球
既然運動遷移是存在的,那麼,使用雙側性遷移理論進行的訓練,結果到底如何?
我們先來看結論:
1、 階段性練習效率更好,也就是說雙手同時練習比單手進步更快
2、 反手動作技能提高更快,技術更加完善
原因是經過研究發現,雙手交替訓練可以提高雙側遷移性效能,也就是說左手的收穫可以更多的遷移到右手,右手的收穫也可以更多的遷移到左手。
雙手交替訓練讓雙手同時收穫更多進步
左右足的交替訓練也是同理,頂級的足球運動員,都可以做到左右開弓。而慣用左手比賽的納達爾,其實是個右撇子。
梅西左腳開球和右腳開球
納達爾比賽
3/ 智力開發
雙手訓練,對於孩子的智力發育有什麼影響?
雙手靈巧性上的差別,在學齡期開始逐漸發生質的變化,因為到了學齡期,精細動作的發育開始加速。
左腦負責“推理、邏輯和語言”,工作方法是分析性的;右腦專注於幾何形狀的感覺,負責“感情、想象力和空間距離”,它具有直接對視覺訊號進行判斷的功能。顯然右腦與運動技能的形成有密切關係。
在人體,左腦控制右邊身體的活動,右腦控制左邊身體的活動,由於大多數人是右撇子,所以左腦是優勢大腦。透過左手的訓練,使右腦(運動腦)得到了很好的刺激。右腦的啟用會同時提升藝術感受力和創造力,因此運動能力出色的孩子藝術感受力和創造力也都會有比較強的潛力。
左撇子在運動方面的確是有優勢的,國際乒聯公佈的世界排名前50名的優秀運動員中,左撇子比例常不低於20%,而普通人中左撇子的比例在10%左右。
學習鋼琴之所以被眾多家長看重,除了藝術薰陶,還在於左右手的訓練對於智力的開發作用。
由此可見,運動潛能的開發程度與智力潛能的開發程度有著密切的關係。
左右側的交替訓練,有利於平衡左右側發育,減少運動傷病,預防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
有利於提高運動訓練的效能,更快的提升運動成績,幫助有志於進入職業體育領域的孩子,取得更高的職業成就;
有利於開發運動潛能和智力,提升學習能力和藝術創造力。
參考文獻
[1]王曉波.複雜運動技能兩側性遷移的試驗研究
[2]劉洪偉.淺析人類偏利手現象的原因及其對策
[3]秦昊.雙側性遷移理論在運動技能學習中應用效果的研究
[4]劉江南.運動技能兩側性遷移及其機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