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在《教育漫話》中說,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溺愛他們,把他們的本性弄壞了,他們自己在泉水的源頭下了毒藥,日後親身喝到苦水,卻又感到奇怪。
端端今年五歲了,由於父母都是雙方家庭的長子長女,所以小端端也是兩個大家庭的第一個孩子。全家人真是愛如珍寶,恨不得寵上天去了,這也養成了孩子任性驕縱的脾氣,在家裡說一不二想發脾氣就發一頓,父母多次想管教無奈總被老人阻止。
說來也怪,別看端端在家裡橫著走,天不怕地不怕的,可一到了外面就“慫”了,不但不敢主動結交朋友,就是小朋友“欺負”到頭上他都不敢還手。每到這個時候端端奶奶都憤憤不平地責備孩子“你在家裡那點兒能耐哪去了,怎麼一到外面就熊了?”
其實端端這種性格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有體現,我們叫這樣的孩子“窩裡橫”,就是隻敢跟家裡人發脾氣,這多半和家庭教育分不開。
那麼寶寶是怎麼形成的這種性格的,又如何糾正呢?1.孩子“沒見過世面”,缺乏社交能力
寶寶在外人面前不敢說話,不會與小朋友溝通,不能融入集體,說到底就是因為孩子這種經歷太少了。
他們沒有與小朋友相處的經驗,不知道應該怎樣與同齡人相處。以至於有的孩子表現為霸道欺負人,而有的孩子則表現的懦弱不敢交流。
2.家長的過度溺愛,言聽計從
端端就是這種典型例子,孩子在家裡沒有經歷過挫折,他們已經習慣無條件地被滿足。時間長了就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訊息,我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大家就應該這樣對我。
但是離開了家庭,孩子就會遇到數不清的難以預料的挫折,這時候因為跟他從前的經歷完全不同,孩子就會不知所措,膽怯害怕不敢再與小朋友交流。
3.正確引導孩子的社交方法
雖然端端“被欺負”了,但端端奶奶的做法仍然是不提倡的。這樣極容易錯誤地傳達給孩子以暴制暴的理念,讓孩子以後更加難以融入集體。
正確的方法是:父母、家人應該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溫和友善的進行有效溝通,家庭中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不要讓孩子感覺在家庭中地位超然。
4.實踐出真知,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寶寶不會與小朋友交流主要還是缺少跟同齡人相處的經驗,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其實並不困難。
父母多帶孩子參加小朋友之間的集體活動,或者參加有意義的社會活動,讓孩子儘可能多的接觸有意義、正面的社會現象。
在家“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的寶寶,其實並不是天生的脾氣不好,家長們只要要找到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在全家人正確的呵護下,相信每一個寶寶都能越來越優秀!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