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感謝一直有指出我不足的小夥伴,你們的提醒,能讓明明成長。也看到了很多爸爸媽媽的分享:育兒路上的煩惱、家庭理財的困惑、想要不斷成長的決心......我每次看到都會忍不住感慨:

明明和城寶一起享受點心時光

今天下班已經夠累了,可他硬是要出門買一個叫做“水晶泥”的玩具。我好聲好氣地跟他講,媽媽累了,明天去。他不願意,拽著我的衣服往門邊拉,大喊大叫:“我不要,就要今天去,現在去,快點快點!!!”越想越氣,好歹已經10歲了,怎麼這麼不懂事!要不是他爸攔著,我真想好好教訓下他。

我在洗衣服的時候兒子在旁邊添亂。果不其然把洗衣液弄了一地,說他兩句還對著我發脾氣,連飯都不好好吃!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慣成了這個樣子!

抱著ipad看動畫片,說他幾句就鬧情緒!搭積木時遇到困難,就直接把零件摔地上。在學校被同學搶了玩具會抓狂甚至打人!我和孩子的爸爸都是很溫和的人,誰知道孩子這麼不省心!

我的孩子簡直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同樣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一說他就逆反,難道有問題還不能說了?

估計不少爸爸媽媽看到這裡都會忍不住對號入座,對對對,我家也有一個這麼不省心的小傢伙。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這種不省心會突然消失,快的連我們自己都想不到呢?

女兒小的時候挺任性的,不管是讓她學習還是參加興趣班,總是跟我吵鬧,我也是第一次當母親,每天上班也挺累的,總感覺嘴皮都磨破了也沒用,還不如打一頓有效果。母女之間爭爭吵吵了好多年,現在回憶起來,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女兒就不再哭鬧不再發脾氣了。現在,女兒在高中住校,雖然學習成績不錯,但是就是和家裡人沒有話,每次問問在學校的情況,都是一句“就那樣啊,挺好的。”

現在想想,還不如孩子跟我吵吵鬧鬧,至少也有個話,現在這樣,心裡真挺難過的。

面對孩子的問題,不同年齡段的父母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就像是我們曾經多麼希望襁褓中的小嬰兒快快長大,好讓我們早點睡一個安穩覺。然而回過頭就會發現:這段時間竟然這麼快,小傢伙馬上長大了,瞬間就脫離了媽媽的懷抱,需要和依賴我們的時候,只是這麼短短的一程。

城寶說腳痠,再背一段吧,很快就背不動啦

當孩子形成“跟爸媽溝通沒用”這個想法的時候,親情的紐帶也會減弱。因為,發脾氣也是一種溝通方式——只是用錯了方法!

明明想請大家試想一下作為成年人的自己,當我們受了委屈、心裡不痛快或是想要對方儘快理解自己的時候,說話時語速會不會越來越快?音量是不是越來越大?情緒會不會越來越激動?

尊重孩子的情緒,是我們的首要原則,因為情緒,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認知情緒,才能避免一次又一次陷入“戰火”。

週六帶城寶去上樂高課,因為樂高課下課到午飯中間只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小傢伙還要在廣場上滑滑板車,我們還想他能夠按時吃飯,再加上來回路程,這個時間還真的是挺緊張的。這週六是搭機器恐龍,是城寶特別喜歡的一個專案。雖然下課時間到了,但是小傢伙還是不想走,忙不停的擺弄著搭好的恐龍,嘴裡還在配音:“吼~”

每次到這個時候我的內心都是有點糾結的,直接叫孩子走吧,他還在興頭上,但是又會壓縮他去玩滑板車的時間,那也是他喜歡的專案。而且現在到年底了,我自己也很忙,如果能夠及時回去,還可以處理更多的工作。

“城寶,如果再不走就沒法滑滑板嘍~”在我耐著性子催了N遍之後,小傢伙才戀戀不捨的放下手裡的恐龍,磨磨蹭蹭的穿上外套下樓。一到樓下,小傢伙又立刻提出新的要求:“爸爸,我還要滑滑板車!”“是可以,但是今天你已經在樂高教室耽誤了不少時間,滑滑板車的時間要縮短。”我略微有點不耐煩。

本來想提前給小傢伙打一個“預防針”,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城寶就難過起來:“我不!為什麼不提前叫我呢!你是壞爸爸!”

那一刻我是真的有點火大,也提高了音量:“你是怎麼回事?!剛才爸爸已經反覆提醒過你了,怎麼這麼不聽話!”城寶看著我生氣的臉,哇的一下,哭聲更大了。當時我的感覺糟透了,我深深知道孩子在陷入負面情緒的時候很難接收更多的資訊,原本可以利用起來的休閒時光也就這樣的浪費了。

我蹲下身把城寶摟在懷裡,“爸爸也著急了,我們先都緩一緩”。

晚上,給城寶講完故事後我問他:“白天爸爸兇你了,城寶是不是很難過?”“是的,爸爸的臉那麼兇,有點嚇人。”小傢伙小聲嘀咕著。那爸爸下次不應該這樣兇巴巴的對著程城寶說話,我用有點誇張的語氣說。但是城寶說爸爸是壞爸爸,爸爸也很難過,怎麼辦呢?小傢伙向我身邊湊了湊,伸出小手摟著我說:“爸爸,對不起~樂高我也喜歡,滑板車我也喜歡,就是想多玩一會~”在孩子的世界裡,真的沒有那麼多“非做不可”的事情,那天晚上,我和城寶絮絮叨叨的聊了很多,城寶喜歡的恐龍,平時畫的畫,我每天在公司裡忙的那些事,講我遇到的困難……講著講著我發現,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安排的好一切,可是生活裡總有撕扯,耐心總有用完的時候。情緒是允許表達的。但是要找對方法。

其實,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內心也是很不安的,他也會很擔心父母會怎麼看他。所以有些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還會偷偷瞄父母一眼,看看父母的反應是什麼。其實他也很害怕,擔心父母會拒絕他、忽視他,甚至不要他。

還有的爸爸媽媽會選擇當眾來批評孩子,或者反覆的拿孩子曾經犯過的錯“說事”,都會讓孩子產生排斥的心裡,久而久之,但凡是父母提出的批評,孩子就會在第一時間選擇反抗。

因此,一個發脾氣的孩子,他除了憤怒,背後還有恐懼、無力、和無助。我們要看到他內心這些複雜的感覺,而不只是他表面上的憤怒

孩子在哭鬧,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把他抱在懷裡,拍拍他的背,不帶責怪,什麼都不用說,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最終會理解他的情緒。也不需要迅速的妥協,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很堅定的,不會因為哭鬧而受到威脅。

對於常常發脾氣的孩子來說,我們可以在家裡佈置一個“冷靜的角落”,讓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有一個釋放的空間。美國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在他編寫了一本繪本《傑瑞的冷靜太空》當中就介紹了這種幫助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辦法。書中所說的是小男孩傑瑞,因為打碎了想要送給爸爸的生日禮物而非常生氣,媽媽就建議傑瑞想出一個能夠讓他冷靜下來的地方。於是傑瑞和媽媽一起佈置了一個像太空一樣的房間,當傑瑞下一次生氣的時候,他就首先來到自己的冷靜太空,因為這裡能夠讓他感受到平靜,也慢慢把情緒釋放出去。

對於發脾氣喜歡“動手”的孩子,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安全的載體去宣洩情緒。成年人都需要一個宣洩的渠道,更何況是小孩子。所以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宣洩的話,你可以找一個適合的東西給他,這個東西對於他來說必須是安全的,可以掌控的,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宣洩渠道。我們可以看看《枕頭大戰》,當你摔打枕頭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宣洩的感覺呢?

但是我們一定要很明確的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氣,但你不能亂扔玩具,也不能打媽媽;這個東西,它是壞蛋,你可以打它」。之後我們再引導孩子共情,當孩子知道他的情緒是被允許的,才會有所反思。以後在他想發洩情緒的時候,喜歡動手的方式就會逐漸被其他的方式來代替了。

為人父母的我們,也不需要處處保持完美,當孩子對我們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也無需著急安撫孩子,關注自己的內心,先平靜下來,非常重要

晚上是我們父子的共讀時光

明明以前是一個特別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喜怒形於色,也總是習慣把情緒表達出來被人看到,也是在這麼多年自己吃了許多虧,才知道這樣是不對的。

感同身受實在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對於成年人都是很難得的品質,更何況是面對著懵懂無知的孩子呢?我們急躁的時候無法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苦心,反而,壞情緒會傳染,會讓看到的人也不快樂。

明明自己有一個很幼稚的小方法,在我生氣的時候,心裡默唸:“我不生氣,我不生氣,有什麼好生氣的啊,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可以試試看,等你默唸完之後,緩了這幾秒,也就真的不那麼生氣了。

冷靜下來,也不是讓我們毫無底線退讓,而是在更為平和的情緒中做出判斷,做出正確的,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選擇。多少人打了孩子一時爽,打完後又很後悔?夫妻之間也是一樣,爭吵的時候向對方射出的冷箭,事後想想都是傷痕,於事無補。這個道理,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為人夫妻,都是一樣,共勉!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兒童專用”食物悄然走紅,這6類寶媽少買給孩子吃,無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