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二年級時養了蠶寶寶,記得當年放學,校門口幾個婆婆在叫賣蠶寶寶,我看到小小白白肉肉的蠶寶寶可愛極了,爬在綠油油的桑葉上更加顯得可愛,我忍不住用手指輕輕地摸了一下,熱熱地柔柔地,很溫暖的感覺。
我花了5分錢買了2只蠶寶寶,婆婆用了一個很小的廢紙盒給我裝上,還給了我幾片新鮮的綠色桑葉,叮囑我要每天按時給蠶寶寶喂桑葉,還要清理它們拉的細小的黑色的大便小粒粒。
我回到家沒有給父母說,悄悄地放到臥室寫字檯裡,又給蠶寶寶找了一個稍微大一點的紙盒子,我記得好像是一個小號的鞋盒子。
躲在臥室偷偷觀看這兩個可愛的“小傢伙”,還不停地跟它們說:“快吃吧!多吃點”!
婆婆給我的桑葉只吃了2天,我要到哪裡去尋找新鮮的桑葉呢?我詢問媽媽,媽媽說後山坡邊的小溪溝邊上好像有一株。
媽媽問我為什麼突然要找桑葉?還問我幹什麼?我都支支吾吾說是為了上課用。
我在星期天的早上跟媽媽說出去跟小夥伴打豬草,然後伺機好尋找桑樹,“功夫不負有心人”,真的是在後山上一個小溪邊的坎坎上找到了一株很矮小的桑樹。如其說是桑樹,還不如說是桑枝條,很嫩小的小小樹苗,我摘了三片桑樹葉,我想它這麼小,我要慢慢來摘。
這個小桑樹,是我暑假每天都要光顧的,我會給它澆水,因為我的蠶寶寶需要它。
夏天很快就過去了,那一年的冬天似乎來得特別早,一天晚上放學回家,我仍然像往常每日一樣,首先走進我的臥室,開啟我的書櫃拿出我的蠶寶寶小盒子。
怎麼沒有看見蠶寶寶蠕動呢?“蠶寶寶,快吃呀!我回來了!”還是沒有看到蠶寶寶動,我小心翼翼地用右手的食指輕輕地觸了一下蠶寶寶,冰涼冰涼的,兩個都沒有動。是不是天太冷了,這個時候我實在忍不住了,隱瞞了幾個月的蠶寶寶,我終於拿出來找媽媽:“媽媽,你看我的蠶寶寶怎麼啦?”
媽媽認真看了,用手也摸了摸說:“孩子,蠶寶寶死了”!
“啊,它怎麼死了?”我不敢相信,眼淚忍不住從我臉上一下子滾了出來。媽媽見狀慌了,“娃,別哭,蠶寶寶死了正常,它跟蟲子一樣的,死了就算了,不要傷心。”
記得當年就是媽媽看到我為蠶寶寶的死很傷心,所以媽媽教給我親手去把蠶寶寶挖一個坑埋了。
我記得很清楚,媽媽找了一塊很乾淨的白布,把2個蠶寶寶包著,然後在我們家廁所邊的一塊地邊挖了一個小坑,上面鋪上幾根稻草,把用白布包好的蠶寶寶放進去後,又讓我捧上幾捧泥土蓋上,春天的時候媽媽還在上面撒了花種,每年那個地方的花開得特別豔。
因為媽媽那一次帶我很認真地處理蠶寶寶的“後事”,讓我深深地理解了生命,特別是當我看到《小鳥的葬禮》這個繪本後,讓我又回憶起童年那段難忘而又有意義的故事。
美國童書作家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和插畫師克里斯蒂安.魯濱遜聯合創作的圖畫書——《小鳥的葬禮》中,同樣講述了一個關於生命的美好故事。
我又如飢似渴地認真地看了這個繪本,四個孩子發現小鳥死了,他們也是在地上挖了一個洞,將小鳥埋葬。
他們將暖暖的甜蕨草墊在墳墓底下,再用葡萄葉把小鳥裹起來,放到墳墓裡。然後,他們又在上面鋪了一層蕨草,撒上小小的白色紫羅蘭和黃色的星星花……。
孩子們這麼有儀式感地對待一隻死去的鳥,讓我想起四十年前我對待我的蠶寶寶一樣。孩子們精心地裝飾著小鳥的墓穴,就像為它準備樹上的溫暖巢穴一樣。這就是發自內心地對生命的尊重。
孩子們敬畏生命的態度,讓我很欣賞,也讓我很感動。我真心認為這個繪本值得每一個孩子好好讀一讀。
記得2018年9月3日,新學期開學的第三天,我們當幼兒園園長的全部被教委緊急召集,召開安全會議,原因就是我們所在的城市(實際上就是我們臨近小區的)一名初中女孩,因為媽媽不讓玩手機,就從十幾層的高樓跳下,活生生的生命瞬間都沒了,留下哭天喊地悲痛欲絕的父母。
安全會議的核心就是要多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對孩子進行生命課程的教育,孩子要從小就知道生命的意義,懂得感恩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給孩子的死亡教育首先應當是敬畏生命,尊重死亡,美國備受喜愛的童書作家瑪格麗特·懷茲·布朗寫作、屢獲殊榮的插畫家克里斯蒂安繪製的《小鳥的葬禮》就是一本關於死亡的繪本。
如果父母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談生命話題,幼兒園老師不知道怎麼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課題,繪本《小鳥的葬禮》是最好的教材。
父母如果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談死亡的話題,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上一本《小鳥的葬禮》,一起和孩子共讀,從一隻小鳥開始一段親子對話,這是你帶給孩子最好的第一堂生命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