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了抵禦不利處境的個性品質,加上良好的社會支援因素,兒童就會以積極的狀態應對挑戰,這是他們心理彈性的表現。而兒童的心理彈性又會對以後的經歷產生重要影響。有了成功應對的積極體驗,在面臨更大困境與挫折時,兒童也就有了成功應對的可能。

——積極心理學家馬斯騰

一位媽媽講起“玻璃心”的大兒子:我們家老大六年級,老二一年級。這兩個孩子中,老大的性格是最讓人憂心的。他有一顆玻璃心。在學校裡,他人緣不是怎麼好,經常和同學鬧不對。在他看來,全是別人的錯,彷彿所有的孩子都討厭他。他的敏感脆弱也表現在強烈渴望老師的關注,他考試成績不錯,但每次都會因為沒有拿到前幾名鬧情緒。當然,大兒子在家裡同樣像個刺蝟。我每每鼓勵小兒子時,大兒子就會表現出強烈不滿和偏執。

這位媽媽不知道如何幫助有著玻璃心的大兒子變得勇敢、堅強,不要那麼敏感多疑,不要那麼充滿敵意。其實,孩子之所以這麼敏感脆弱,是因為缺乏心理彈性。

Ø 什麼是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又稱為心理復原力或心理抗逆力,是人們面對外界的壓力、逆境時,心理以及行為上表現出來的良好品質和能力。

心理彈性這一概念的提出,源於1952年心理學家維爾納等人所做的一次追蹤實驗。實驗物件是一所大型孤兒院的孩子們,他們在人生的早期被剝奪了幸福的童年,他們的原生家庭父母普遍具有這些特徵:文化程度低、單親或酗酒、貧窮、盜竊等。維爾納及其同事在長達20年的研究中發現,這群孩子並沒有全部發展出不良的社會行為與心理問題,其中,33.7%的孩子比生長於普通環境中的孩子的心理更健康,更適應社會生活。

這一發現表明,心理彈性作為一種積極心理品格,可幫助個體對社會壓力、消極事件等產生一定的免疫力,能夠使個體積極對抗危險、焦慮、挫折、抑鬱等,並具有快速復原的能力。具體來說:

社會中存在各種壓力與不可預料的事件,如果缺乏心理彈性或心理彈性較弱,孩子成人之後將很難適應社會生活。作為父母,如何幫孩子提升心理彈性,鍛造孩子的玻璃心,使孩子變得內心強大?

Ø 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心理韌性

自我效能感是強大心理彈性的關鍵。所謂自我效能感,即個體自己對自我有關能力的感覺。簡而言之,即對於“我能把這件事做好嗎”的自我回答。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認為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或自己能力來控制的,他們在挫折面前越挫越勇。影響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

v 以往成功或失敗的體驗→為孩子創造機會

一個孩子如果經常在某方面得到成功的體驗,他在這一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就高。比如一個經常能解決數學難題的孩子,他在奧數比賽中,更相信自己能獲得一定的獎勵。正因為有了這種較高的自我效能感,他的心理彈性較強,偶爾一次失敗,也不會對他造成多大的衝擊。因此,父母可以為孩子創造更多挑戰機會,使孩子從一次次成功挑戰中獲得成就感,增強心理彈性。

v 當下情緒狀態與認知程度→激發興趣,減少消極情緒

孩子當下的情緒狀態和認知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對正在發生的事件的心理預判。比如,一個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在寫作業時,會感到厭煩、焦慮,他不會馬上行動,而是一拖再拖,直到接近睡覺時間採去做作業。這是明顯的自我效能低的表現,心理彈性相對較弱。

心理學家班杜拉說:“高水平的喚醒使成績降低而影響自我效能,當人們不為厭惡刺激所困擾時更能期望成功。”從學習的角度來說,提升孩子效能感的關鍵在於,激發其興趣,減少其厭惡情緒。

v 周圍人傳遞給他的資訊→給予積極正面肯定

當孩子周圍人經常給予他積極的反饋時,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強,心理彈性也高。比如周圍人經常誇讚孩子“這孩子很勤快!”“他數學怎麼這麼厲害啊!”“他應該能拿到科技比賽一等獎”等。

因此,父母可以多多鼓勵孩子,給予孩子積極正面的肯定,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彈性。

v 他人的經歷→榜樣的力量

教育工作者們做過一項研究:將孩子們分為三組來完成25道有些難度的加減混合運算。其中,第一組孩子是看別的孩子順利完成後自己才開始計算的,平均正確率為80%;第二組孩子是看老師成功完成之後才開始計算,平均正確率為50%;第三組孩子沒有任何人作為參照物,計算的平均正確率為32%。

這項研究表明,孩子會透過觀察周圍的人的經歷與做法,對其成敗經驗進行總結,並以此作為自己開始新任務時的自我效能感資訊。從這一點來說,榜樣的力量尤為重要。而作為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父母不妨為孩子樹立榜樣的力量,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

Ø 鼓勵孩子用多種角度看問題,消除心理噪音

當孩子遇到挫折、壓力時,拓寬看問題的角度,用更多的觀點與論據取代頭腦裡的消極想法,這也是一種增強心理彈性的方式。我們可以為孩子提供這樣五種角度:

v 未來視角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那時候的你會怎樣看待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或面臨的壓力?

v 過去視角

曾經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那時候是如何走出困境的?如何用過去的經驗來解析現在面臨的類似的情境?

v 遠距離視角

在太空或站在雲端來看現在的經歷,會如何解讀呢?

v 旁邊者視角

假設完全脫離此時的情境,只是一個路人或毫不相關的人,會如何看待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

v 極端視角

依照現在的情況,還可能出現更糟糕的情況嗎?如果出現了是否能夠接受?試想連最壞的情況都能接受,那就沒什麼大不了。

親子時光機:一場來自未來的對話

人物:爸爸扮演現在的孩子,孩子扮演二十年後的自己。

故事情節: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好朋友轉學了,現在沒有一個新的朋友,感覺非常孤單;成績也一塌糊塗,這次考試臨場發揮不好,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此時,正鬱悶地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擺弄玩具。二十年後的自己突然出現了。現在的自己很想知道二十年後的自己如何看待目前的情況。然後這兩個人坐下來,來了一場對話。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哈佛教授研發兒童益智積木!突破傳統玩具缺點,讓寶寶贏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