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很多上一代中國父母比較嚴厲,都不怎麼表揚孩子,如果孩子考試得了95分,會被父母問“為什麼不能拿100分”,相信奶叔這個年齡段的朋友聽過不少這樣的話。

奶叔的外國朋友們經歷大多相反,他們的父母非常喜歡讚美孩子,要是孩子考試拿了“B”,父母會高興地說“比上次拿‘C’有進步了!”

雖然父母嚴格要求孩子是出於愛,但奶叔還是非常羨慕被從小誇到大的人。不過什麼時候誇孩子、怎麼誇,還是一門大學問呢。

有的年輕父母會認為,誇獎孩子多多益善:寶寶自己穿衣服了,誇!寶寶今天沒有挑食,誇!寶寶睡覺沒有吵鬧,誇!但實際上,對孩子來說,過分的誇獎並不總是好事。

一項研究發現,對於孩子來說,接受過分的誇獎可能反而更糟糕。實驗中,研究者讓孩子們照著梵高的作品畫畫,然後請人來點評。

按照實驗要求,這位評委要分別給出“言過其實的誇獎”、“恰如其分的誇獎”,或者壓根不誇獎。在點評完後,再讓孩子們繼續畫畫。

結果發現,接受“言過其實的誇獎”的孩子們繼續畫畫時,往往選擇更簡單的畫作,也就是他們更容易迴避更困難的挑戰。

圖丨creativemomshub.com

研究人員分析說,小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是有認知的,對於言過其實的誇獎,孩子們會感受到不真誠,知道大人只是在哄自己而已。

為了迎合大人的誇獎,這些孩子就會選擇更不容易犯錯的事來做,而不是進行更難的挑戰。

所以誇獎孩子,一定要發自內心才行。可別把小朋友當小笨蛋,他們什麼都知道呢!

“寶寶真棒”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但這句話恐怕得改改了。

相比一句模糊的“寶寶真棒”,寶爸寶媽更應該告訴孩子,到底“棒”在哪兒。

舉個例子,今天鄰居帶著孩子來串門,寶寶主動把玩具分享給了小朋友,不妨對ta說:“跟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多好呀,小朋友都願意和你玩!”或者在寶寶自己認真吃完飯後,誇ta“今天寶寶自己吃飯了,真讓爸爸媽媽省心!”

把值得誇獎的事情說出來告訴孩子,能讓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也會更明白以後該怎樣做。

如果事事都一句“寶寶真棒”了事,別說小朋友了,你要這樣誇奶叔,奶叔也懵啊。

美國有個可汗學院,它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商學院的畢業生薩爾曼·可汗創立的公益教育機構。談到怎麼誇自家兒子,可汗有一個心得——“我從來不誇他聰明”。

可汗在部落格中講,有一個晚上,5歲的兒子正在自己看書,遇到了一個不認識的詞。小朋友想啊想啊,用了幾分鐘終於搞懂了這個詞的意思,特別高興地說:“爸爸,我在思考這個詞的時候,感覺到我的大腦在變強,你為我感到高興嗎?”

可汗當然高興了。他在博文中寫道,大腦是越用越強的,想讓孩子更聰明,就要讓ta接受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和失敗,而不是停留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上。

於是可汗決定從此以後,用“你真努力”代替“你真聰明”來誇獎兒子,以鼓勵小朋友探索更多新知識。

圖丨story.motherhood.com.my

這種做法也得到了科學的支援。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懷克說,經常被表揚聰明的小朋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容易放棄,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過去所取得的成績都是來源於天生聰明,而不是後天的努力和爭取。

所以在寶寶做成了一件事後,記得對ta說,“這是你努力的結果”;如果寶寶失敗了,也要鼓勵ta“寶寶繼續努力”。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聽過,奶叔想說在最後,那就是“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誇獎固然重要,但在誇獎之外的生活中,寶爸寶媽的一言一行,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與父母才能一起成長。

奶粉們,你們聽過的最好的誇讚是什麼呢?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穿紙尿褲躁動不安,媽媽剪開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