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的寶寶現在1歲半,已經長了16顆牙齒了,本來挺可愛的,可是最近我卻發現他有一個毛病。我和他玩的時候,有時候玩得正高興,他就會忽然向我胳膊上或者肩上咬一口。我笑著說疼,可是越讓他鬆口,他越是咬住不放,咬得特別疼。有時候,他還會突然伸手抓我臉,我笑著逗他說:誰讓你打人的?這下他更來勁了,真的伸手打我。還有,陌生人在場的時候,他也這樣抓我,咬我,請問,寶寶這樣究竟是怎麼回事?我該怎麼辦?

——來自寶媽的煩惱

專家解答——咬人是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

心理學告訴我們,咬人,也包括咬東西,和吸吮反射一樣,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咬東西的本能深深地埋藏在下意識中。對小孩來說,尤其對兩歲前的孩子來說,咬人是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因為他們不知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表達方式。有時候孩子伸手抓人或者打人,也是這個道理。於是,我們經常看到孩子會咬人或者打人。但是孩子這種咬人或打人,都是對親近的人,而且往往是有外人在場的時候。很多人在一起,誰跟孩子最親近,孩子就這樣對誰,首先是媽媽。當然,有時候是抓咬自己。

可以說,孩子咬人或者打人,是這個成長階段的一種自然表現。因此,如果孩子咬人了,父母在批評管教之前,要先了解這種行為背後隱藏的原因,再採取相應的對策。

案例一:因為“我不舒服”

寶媽:我的寶寶6個月了,經常哭鬧,哭急了還咬自己的腳趾,我又不敢抱,以免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難道就任他咬腳趾嗎?

專家:這種情況下,家長常怕寵壞孩子而採用冷處理的方法,但孩子發脾氣的同時還咬自己的手指或腳趾,是因為孩子感覺不舒服,向父母發出求救訊號。因此,當孩子哭鬧時,家長首先要查明孩子是否有生理需求,是不是躺的不舒服,還是該出牙了。如果是出牙引起的疼痛,可以給孩子一些可以咬的玩具或固體食物,以用來磨牙和鍛鍊咀嚼功能。

案例二:因為“我好害怕”

寶媽:我的寶寶現在1歲多,一個人的時候常常莫名其妙地咬人、掐人,不知道他是不是有什麼疾病?

專家:1歲的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他的意願和感受,如果大人忽視孩子的安全需求,讓他一個人獨自玩耍,會導致他對陌生環境的恐懼。這時候,咬人就可能成為孩子保護自己、戰勝恐懼的唯一方式。因此,為了幫助孩子重拾安全感,大人需要更多地耐心和愛心。最好的辦法是經常和孩子交談,反覆告訴他,你是多麼愛他。一段時間後恐懼感自然會消失,孩子也不會再咬人了。

案例三:因為“我好愛你”

寶媽:見開頭案例

專家:這是孩子在表達愛,表達喜歡,表達親近。孩子的心裡話是:我忍不住咬一口,忍不住抓一把,是表達對媽媽的喜愛之情啊!有陌生人在場的時候抓媽媽,意思是說:她是我媽媽,是我最親近的人。從而心裡得到安慰。因此,媽媽應儘量剋制情緒,以親親抱抱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愛;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媽媽疼”,可以讓他試著咬自己的手指,問問他“疼不疼”,讓他親身感覺一下疼痛。慢慢的,孩子就會用溫柔的方式表達親近了。

案例四:因為“我需要關注”

寶媽:我先生工作很忙,每天很晚才回家,兒子迎接爸爸歸來的方式很特別,總是咬他大腿。我們能做些什麼改變現狀呢?

專家:孩子只咬爸爸,而不咬媽媽,可能是爸爸和他相處的時間太少了,他用這種行為方式表示不滿。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長短不是最重要,關鍵是如何共度親子時光。因此,最好每天固定一個專門屬於孩子的親子互動時間,如全家一起遊戲,這是增進感情的最佳選擇。

案例五:因為“我很憤怒”

寶媽:我的寶寶快兩歲了,總愛咬小朋友,我們想了許多方法也不管用,這是不是和他爸爸有時打他有關呢?

專家:如果家長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很可能會去咬小朋友。這是情感轉移,把自己內心的憤怒和不滿發洩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同時也可以說他在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家長要高度注意,可以建議孩子用不傷害別人的辦法來轉移消極情緒,如拍打枕頭、撕報紙等;要跟孩子反覆強調,咬人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同時,家長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否則孩子會糊塗:大人為什麼可以使用暴力,而我卻不可以呢?

172

玩具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注意:寶寶有蛔蟲病的6種表現,媽媽別大意,抓緊去醫院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