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怒點低、脾氣暴躁,這是件讓父母非常頭疼的事。為什麼孩子會這樣?通常來說有以下三種原因:

一是環境原因,比如和孩子親密接觸的群體中,就有容易發怒發脾氣,喜歡用吼叫、暴力等方式解決問題的人,使得孩子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是大腦原因,孩子的大腦杏仁核比較敏感,神經遞質分泌過快過量,遇到事情就容易著急、失去理智。

三是孩子對於情緒的認知、表達和管理能力弱,比如產生情緒時常常得不到外界的正確理解、也得不到合理的引導。

今天小競就和大家分享大腦與情緒相關的科學知識,以及改善孩子暴脾氣的對應方法~

2

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情緒其實就是一種體驗,是外界刺激打開了大腦中的"報警開關"杏仁核。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那些脾氣大的孩子,其實是杏仁核比較敏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點就著”。

雖然並不排除應激反應上的先天差別,但孩子的反應,更多還是所處環境和先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如果父母雙方或父母一方脾氣比較暴躁,那麼在親子相處時,可能會因為發脾氣,懲罰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在人腦用進廢退原則下,壓力會導致杏仁核常常處於應激狀態,變得更加敏感,孩子也就顯得脾氣火暴。

近期,麻省理工學院一項新的小鼠研究,利用了光遺傳學和神經迴路遺傳學技術,發現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透過兩個至前額葉皮層的“去甲腎上腺素藍藻-額葉-皮質途徑,來驅動注意力和衝動控制。

該發現(Bari et al.,2020)發表在11月2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該研究的作者解釋說:“在這項實驗中我們證明了,啟用小鼠軌跡藍藻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對於目標行為是必要和充分的。”

“研究結果表明,行為的注意力控制受到兩種可分離的,藍皮層-皮層途徑的協同作用的調節,其中藍斑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對前額葉皮層的投射增強了注意力,而對腹側眶額葉皮層的投射則減少了衝動。”

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滑鼠實驗,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能夠確定:

刺激前額葉皮層與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的連線,增加了注意力並改善了正確的效能,但未能減少衝動的過早反應。

另一方面,刺激腹側眶額葉皮層與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的連線,並不能改善注意力,但可以減少倉促的衝動反應。

而在2017年的一項關於《去甲腎上腺素系統如何協調學習狀態》的研究(植松等人),以及今年11月,RIKEN-MIT神經迴路遺傳學實驗室的一項研究都發現,刺激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的活動,減輕了小鼠的恐懼感和焦慮感。

這些研究結果也從旁證實,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的活動能夠調節大腦的負面情緒,減少衝動行為。

所以說,積極情緒對於促進孩子學習,是有充分科學依據的,雖然表面上不明顯,可孩子的大腦中卻實實在在發生了許多變化。

相信會有家長問,難道為了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我們得一直哄著順著?當然不是,來看看科學的訓練方式是什麼!

有脾氣不可怕,怕的是不懂控制

每個人都有情緒不佳的時候,對於大腦尚處於發育期的孩子來說,遇到問題更容易以比較原始的方式表達,如哭鬧、喊叫、排斥身邊的東西等等。

這時候,就非常需要大人合理的引導,來幫助孩子正確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現在的心情、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幫助。

然後我們才是對孩子進行下一步的教育,告訴他們哪裡做得對哪裡做得不對,想到達到目標我們該怎麼做。

競思專業的自控和情緒訓練,集合了專業理念和科學實證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階段性提升情緒管理能力。

競思為孩子定製個性化提升方案,如專業的沙盤訓練、行為矯正、情緒管理訓練以及習題訓練等等。

訓練由競思專業導師全程指導、過程評估與最佳化執行,幫助孩子逐步學會感知情緒、改善情緒管理能力、提升自控能力,慢慢轉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態度、改善親子關係與人際關係。

促進神經遞質合理分泌,抑制衝動

神經遞質分泌不足或分泌過量,對大腦正常決策都沒有益處,最好的狀態應該是要保持平衡。

想要讓孩子在遇到事情時,更好的保持專注並抑制衝動情緒,可以透過腦電生物反饋訓練鍛鍊額葉區域的功能,讓大腦合理分泌神經遞質,讓控制情緒的部位變得更加強大。

競思的腦電生物反饋訓練支援多點位訓練方案,可以更好的根據孩子的需求點,制定針對性的訓練計劃。

如果主要需求是情緒管理,那麼就可以設定針對情緒點位的強化訓練方案,同理如果是想要提升注意力提升,就可以設定注意力點位的強化訓練。

採用多點位的訓練方式,就能夠幫助孩子更為全面的訓練大腦,達到綜合能力的穩定、持久提升。

10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給孩子的第一本繪本,你選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