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天氣這麼冷

大人們都裹成了“粽子”

更何況爸爸媽媽的小寶貝呢?

不知道你有木有這種疑問

同樣是包寶寶

護士小姐姐包的寶寶不哭不鬧

孩兒七大姑八大姨包得嚴絲合縫

還要給寶寶把腿綁直

咋看咋不對

到底為啥呢?

因為護士小姐那叫裹包被

你那叫襁褓

醫院普遍使用的是包裹安撫方式,留給了寶寶下肢寬鬆的活動空間。具體操作如下圖。

而古老的襁褓,雖然可以起到安撫作用,但通常會把兩個腿綁在一起,本身有一定的弊端,坑了很多寶寶,早該被淘汰了。

襁褓不利於嬰兒神經系統發育

除了安穩睡覺的天使寶寶,大部分寶寶總是在扭身體、抓來抓去和亂蹬亂踹,甚至睡著時也“不閒著”,這種自主活動是寶寶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生理現象。反之,醫學上會透過寶寶一段時間的全身運動減少或單調評價腦功能異常。如果寶寶長時間被緊緊的襁褓包住,身體和四肢活動都會受限,這勢必會嚴重影響寶寶的神經發育。

襁褓不利於臀部護理

首先,襁褓所用的繩子有時會對寶寶稚嫩的面板造成一定損傷。其次,寶寶每日大小便次數較多,容易出現臀部面板問題,把寶寶緊緊包起來,包裹的不透氣加上每次“鬆綁”和更換尿不溼的不便,有時再加上家人的一點點懶惰,促成了紅屁屁的發生。

綁腿會增加髖脫位的風險

襁褓下半部分過緊,或者強行綁腿,使髖關節處於內收和伸直的狀態,會造成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而嚴重的DDH即為髖關節脫位。如下圖。

髖關節類似搗藥的杵臼,股骨頭像杵一樣嵌在髖臼中活動,現代醫學認為杵在臼裡,杵和臼的發育會相輔相成,即所謂的“頭臼同心”理論。居住在高緯度地區或者習慣雙下肢捆綁的襁褓嬰兒,髖關節脫位發病率明顯增高,甚至有研究發現,冬季出生的嬰兒也更容易發病【1】。這些證據都說明,包裹下肢不利於髖臼的發育。事實上,為了治療早期髖關節脫位患兒,臨床上有一種專門的器具,叫做Pavlik吊帶(下圖),目的就是使股骨頭較長時間地維持在髖臼裡,促進股骨頭和髖臼彼此的發育【2】。

把腿綁起來腿就直了?

寶寶生下來就是O型腿,像青蛙一樣展開下肢,是嬰幼兒時期的正常生理現象。不信我們來看一張圖。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7週歲前下肢力線會有一系列變化:

0-18月有一點O型腿

18-24月下肢變直

2-4歲又出現外翻,而後慢慢變直

直到成年後留有一點點外翻

這是正常的發育現象

孩子不是小樹苗,妄想透過綁起雙下肢獲得又長又直的腿腿還是省省吧,況且對髖關節發育的影響太大,就不要讓寶寶受這種罪了。如果真的O型腿很嚴重,還是及時去看醫生吧。

參考文獻

1. 吉士俊, 潘少川, 王繼孟. 小兒骨科學[M]. 2001:142-143.

2. Fabry G . Clinical practice: the hip from birth to adolescence[J].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0, 169(2):143-148.

1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媽生娃後,小兩口“愛的見證”忘帶回家,老公:習慣了二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