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懂事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淘氣搗蛋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很多孩子總被家長、老師、鄰居貼上“好孩子”或“壞孩子”的標籤。許多家長也會強行要求自己的孩子努力朝著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標準發展,做一名乖巧、懂事、成績好的“好孩子”,但最終卻只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讀過的書《小淘氣尼古拉》嗎?這本書出自法國國寶級漫畫家桑貝和本世紀最傑出的幽默家戈西尼筆下,是流傳了半個世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經典之作。
全書共有80多個小故事,以主人公小尼古拉的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展開,對於現實生活中兒童豐富有趣的故事,給予全力的揭示和理解,深刻表達了對兒童的愛與寬容。書中的“壞孩子”小尼古拉廣受全球多個國家、幾代小朋友和家長的喜愛,或許你讀完這本書會對孩子所謂的“壞表現”所理解,並嘗試著“蹲下來,與孩子對話”!
專注搞笑 想打“壞孩子”又笑得抬不起手
“壞孩子”小尼古拉與他的夥伴們,與形形色色的大人們展開了淘氣的“角逐”,他們對抗家長、對抗老師、對抗學校……例如,在“交通規則”的故事中,孩子們一窩蜂地衝過馬路去上學,警察叔叔看了實在心驚,於是徵得校長的同意給他們上一堂現場的交通秩序課。孩子們聽說可以到外面去上課自然很是開心,警察耐心地帶著他們以安全的方式走過來走過去,並誇獎孩子們學的很快,但宣佈下課後,這幫小傢伙又一窩蜂衝過了馬路。
校長、督學、學監、警察等一個個“權威”出現在孩子們面前,似乎有一千個應該變得規規矩矩的理由,但孩子們還是把一切“嚴肅”的場面變成了好玩的“遊戲”,因為孩子們的可愛無知鬧出了一個接著一個的笑話,讓人想打這些“熊孩子”又笑得抬不起手,也讓人明白與其大打出手,不如“蹲下來,與孩子對話”!
其實 淘氣的“壞孩子”都擁有父母充分的愛
書中的孩子們除了淘氣,還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缺點,小尼古拉喜歡打人,亞三很貪吃,喬方喜歡擺闊等,但這些缺點並不影響他們快樂的遊戲、愉快的生活。例如,在“踢足球”的故事中,小尼古拉的死黨亞三有一個新足球,小夥伴們都搶著當隊長,不一會就毆打起來,好不容易要開場,小尼古拉又與傑夫人扭打在一起。然而亞三卻在這時發現足球根本沒帶過來。大家亂作一團,又跑又叫,你推一把我打一拳,開心得不得了。
孩子們總是在打打鬧鬧,但在打打鬧鬧中,他們是那麼的幸福快樂,他們在健康成長。其實,調皮搗蛋的孩子都擁有父母充分的愛,因為孩子在社會規訓中不斷壓抑自我,會損毀純真,只有被父母充分愛過,被父母“蹲下來,耐心與他們進行交談”,讓孩子在生活中解決負面情緒,才能成長為一個不被扼殺的人。
張揚“壞孩子”天性 喚起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溝通
書中處處體現了一種全新的兒童觀,即兒童也是健全生命的個體,他們有著和成人一樣平等的生命和權利。如在“曼娃的生日”故事中,小尼古拉幸運地被邀請參加鄰居小女孩的生日派對,卻是唯一被邀請的小男生,他不得不坐在一堆嘰嘰喳喳的女孩中間。女孩的媽媽把小尼古拉送回家時,誇他是個斯文的小紳士,可回到自己的房間,小尼古拉卻放聲大哭。這時爸爸很理解自己的兒子,帶他出門下館子、看電影,看西部牛仔片,慢慢讓小尼古拉找回了平衡。
小尼古拉的爸爸媽媽總是平等的與尼古拉傾心交流,探析著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之間的隔膜、誤區,他們允許自己的孩子張揚著自己的天性,並時刻做到“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對話”,與孩子相互理解、溝通,喚醒著成人世界與兒童世界的溝通!
翻開《小淘氣尼古拉》這部書,一定會捧腹大笑,但在大笑之後,也會明白:世界上有調皮的孩子,但是沒有壞孩子!相信他們,尊重他們的發展規律,從善意的角度看待他們的行為,“蹲下來,與孩子對話”,分析他們的真正動機,給他們無條件的愛,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