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朋友最近有些犯愁,一直想被老師誇獎的女兒,前段時間的運動會報名卻很不積極。

問及原因,孩子卻回答:“媽媽我不行,到時候要是跑倒數第一,會被同學嘲笑的。”

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剛開學時,孩子的語氣和表情,明明也很想當班幹部,但卻沒有勇氣參選。

上課老師喊人回答問題時,也從來不敢舉手,就因為怕回答錯了。

朋友覺得孩子實在太不自信了,很多事情還沒有真正去嘗試,就覺得自己做不到,是不是思維太過悲觀?

其實這樣的情況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許多大人也是如此。很多事情孩子不是不能做到,而是不想做到。

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不能做到是個人能力不達標,或是客觀條件限制的問題,而不想則是孩子在思維上就出了問題,還未嘗試就先自我否定,很是消極。

本質上來說,這也代表著思想上的一種懶惰,不願意為了達成某一目標而付出努力。甚至有時,明明有能力完成,還要把自己主觀上的懶惰歸因於客觀上的限制。

01孩子的思維受父母的直接影響

這樣的想法,是一種病態的思維模式,與家長平時不當的教育方式脫不開干係。

換言之,孩子腦海中的這種負面資訊,大部分都源自於家長。

比如孩子某一次回家時情緒低落,媽媽會下意識問,這次考試是不是又不及格?考了多少分?

家長的這種下意識反應,給孩子傳遞的正思維是非常弱勢的。

所謂正思維,指的是一種積極正面、遇到問題力圖尋求解決方案的思維方法,也可以稱之為Sunny思維。

簡單來說,就是在遇到問題時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情緒,併為解決問題,達成某個目標,思考具體可行的方案。

比如上文的情況,媽媽遇到孩子情緒低落,心裡首先蹦出的想法是,“糟了,孩子肯定是考試沒考好!”

這種想法本身就是悲觀的,給孩子傳遞的是一種消極的負面資訊,長此以往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本質上也是家長對孩子缺乏信心的一種表現。

父母的思維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家長常用這種負面資訊溝通,久而久之孩子也會產生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並將其運用到日常的行為中。

其實,這就是潛意識條件反射的一種表現。遇到問題時,正思維的人會覺得“還好不算太糟”,而負思維的人就會想“為什麼我就這麼倒黴呢?”

作為家長,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從正面的角度思考,才能讓孩子形成積極Sunny的性格。

02用一個例子,談正思維和負思維之間的差距

前提:

班級裡來了一個轉校生小a,而小b和小c是之前班級上成績名列前茅的兩個孩子,小a的到來,讓他們的風頭被搶盡。

思維帶來的差異化表現:

小b和小c心裡都不好受,但小b是個正向思維的孩子,儘管心懷嫉妒,也沒有用不當的方式針對小a,而是暗地裡更加努力,企圖與其一爭高下。

相較之下,負面心理的小c在這種情況下,就開始人為製造矛盾,打算在某些方面不正當地超越小a。

其實除了人品方面的爭議之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c在面對困難時,會下意識採用負面思維進行思考。

可實際上,小c的想法和對策是消極的,格局小,且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03打破孩子不自信的負思維,家長如何做?

關鍵在於,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父母本身就屬於負思維人群,他們對於一件事能不能做好的判斷標準,就是消極抱怨的。

比如孩子遇到失敗,就開始打壓埋怨,而不去分析其中的具體原因,也不幫孩子解決。

因而,想讓孩子擁有正向思維,父母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用積極和Sunny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除此之外,也需要配合一些具體的做法來鍛鍊孩子。

1)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認知

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米爾斯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表示在進行抑鬱症治療之時,有一個訣竅,即每次在跟患者談話時,都要求他們把所有說出口的“不能”換成“不想”。

正如前面所說,不能代表的是能力方面的侷限,而不想則是思維上的問題。

喜歡說不能的人往往容易屈服於現實,如果把不能變成不想,就會讓他們逐漸意識到其實自身也是具備力量的,於是便可以積極投入到現實生活中。

這是心理學家的治療出發點,同理,父母也可以得到啟發,讓孩子意識到他不是做不到,而是他本身不想嘗試,其實很有可能具備獲得成功的能力。

想要讓孩子擁有正確的自我認知,家長就要細心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揚。另外,即使孩子失敗了,也不要批判或打壓,請和他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孩子多方面看待問題

曾經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公園,走到一個草坪前,其上立著一塊牌子,標語是“嚴禁踩踏”,可這塊草坪,還是被人踏出了一條斜路,芳草萋萋。

孩子:媽媽,我們也從這條斜路過去吧,近一些,不用再拐了。媽媽:不行,旁邊不是寫著嚴禁踩踏的牌子嗎?繞繞吧,雖然遠一點,但也不在乎這麼點時間。孩子:這已經被踩出一條路了,別人都能走,為什麼我們不能走?而且這條路上的小草已經被踩死了。媽媽:不行,別人從這上面踩踏是別人不對,你不能因為別人做錯了事,也跟著一起錯呀!再說了,都從這上面走,小草就再也長不出來了。

這其中,孩子的思維就屬於反思維,在他看來這是條捷徑,可以快速到達目的地。何況,他也是跟著其他人的錯誤腳步走的,並不是第一個犯錯的人,情有可原。

而媽媽的思維屬於正思維,儘管這是條捷徑,但它建立在違反規則以及破壞環境的基礎上,因而屬於原則問題。

其實孩子有這種捷徑思維很正常,世界建築大師格羅培斯認為:斜路方便,且能讓人自由選擇,是種不錯的選擇,並根據此理論設計出了迪斯尼樂園的園林路徑。

實際上,一件事不光能從正面看待問題,反面看待也是可以的,不要太死板。多方面思考問題才不會讓孩子鑽牛角尖,養成最佳的思維方式,結論也經得起推敲。

作為父母同樣也是如此,有些你認為是孩子的問題,實際上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看也恰恰是孩子的一個優點。

3)拒絕攀比,做橫向比較

家長或孩子陷入負面思維的一大根源就是攀比,這也是為什麼“別人家孩子”在成為大多數父母口頭禪的原因。

其實,父母的初衷都是為了激勵孩子,可話說多了,自己也就形成了這樣的定向思維——自家孩子真的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

好比上面所舉的例子,想讓孩子變優秀無可厚非。但正思維的家長,會幫孩子找出差距並鼓勵他努力縮短距離,而負思維的家長只會陷入嫉妒的=心理,導致孩子變得自卑。

最佳的方式是,不要和他人進行對比,而是和自己進行橫向對比。比如將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做比較,每天進步一點點。

總而言之,父母的思維和格局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思維不端,方法自然也就不正,孩子也就易滋生問題。

父母要給予孩子Sunny,才能讓新生力量獲得充足的養分。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清華心理學教授指出:一般有出息的孩子,媽媽都有這3個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