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家都爭第一,誰來做第二呢?這話初聽起來會不會讓人感覺沒出息?可是現實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

人們對於好孩子的評判標準通常是以名次論的。考試取得第一名的、參加比賽能拿金牌的,或者是多才多藝的就是好孩子,可第一畢竟是少數呀,於是太多的孩子就被貼上了不夠努力的標籤。

有些人經常用體育比賽的例子來教育孩子,說人們只能記得冠軍,根本不知道亞軍是誰!以此來驗證我們必須要做第一。

是的,我們都期望能成為第一,可是沒有得到第一的參賽選手怎麼辦?就不值得被鼓勵和認可?他們就不能面對以後的生活嗎?

望子成龍、都是為了你好、你能不能爭口氣?父母們打著愛和期許的名義把所有的壓力轉嫁給孩子,一代一代重複著相同的故事。

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只能教會孩子一個道理,你要教會他什麼?

這個問題如果我來回答,我更想教他學會做個普通人。

學會做一個普通人不是消極懈怠,不是得過且過,是讓孩子明白當你沒有做到最好的時候如何坦然接受結果、面對事實。

因成績不好而心裡崩潰、因被家長、老師責罵而走向極端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不想複述新聞的內容,百度查詢一下,搜尋結果觸目驚心。

看看下面兩個小故事是否會讓你得到一些啟發。

1、

張姐的女兒讀小學四年級,學校舉辦運動會,她沒有透過運動員選拔,回家後悶悶不樂。她問媽媽:“我是不是特別差?別的小朋友跑得很快,我怎麼都追不上,大家都為他們鼓掌,我很羨慕,可是我覺得我什麼都做不好!”

張姐說:“沒關係,你沒有其他小朋友跑得快、跳得遠,那我們可以給他們加油呀,你想給他們加油嗎?”

孩子說:“想!”

張姐說:“好,那我們就研究一下怎麼能更好地把你的祝願傳達出來!”

於是,張姐帶著孩子畫了很多張海報,並幫助孩子製作了一個條幅,另外買了46個帶有加油標誌的帽徽,讓孩子分給老師和班級每一個小同學。

運動會後孩子非常興奮,她說:“媽媽我太開心了,我們班受到表揚了,我們班的啦啦隊最有創意!大家都讓我指揮,我們喊得最響,動作最齊,老師也說要感謝我!”

張姐說:“孩子,媽媽想告訴你的是做啦啦隊沒什麼不好,不管做什麼只要盡心去做就好。人生路上你會遇到很多問題、經受很多考驗,媽媽不是不想讓你爭第一,只要你盡最大的努力,即便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也沒關係,你要學會接受普通,因為我們都是普通人!”

2、

小剛的爸爸是公司高管,媽媽是一名會計師。小剛的家境非常好,但是他卻從未感覺到幸福;他什麼都不缺,可是他卻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

小剛的爸媽對他要求非常嚴格,不僅把小剛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而且要求小剛不管是在班級還是特長班必須都拿第一。

小剛學書法、學速記、學小提琴、學跆拳道……一個13歲的孩子像是被囚禁在籠中的鳥,沒有自由,也沒有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

一次市裡的小提琴比賽,小剛發揮不理想沒有取得名次,回到家裡被爸爸罰站,並且用戒尺狠狠地打了手板,一邊打還一邊罵他不爭氣。

當天晚上,小剛留下一張字條後偷偷地跑了出去,他也不知道自己該去哪,只能沿著馬路一直走。小剛爸媽發現他不見的時候都要瘋掉了,他們發動親朋好友一起找,直到天亮了接到一位警官的電話,原來是小剛走了很久後有些累了,他找到一個大廈門前的角落裡坐著休息,最後竟然睡著了,後來被好心人發現並報警。

太危險了,幸好孩子平安,不然的話大人會痛苦一輩子!小剛父母哭著向他保證,再也不會逼著他學習了,要給他足夠的自由!

此時小剛的父母才明白,誰都不是超人,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普通!

第一個故事裡是母親主動教會孩子接受普通,第二個故事是孩子的行為讓父母知道他們應該用普通的視角去看待孩子。

《韓非子》中關於賽馬的精髓曾有過“不為最先,不恥最後”的描述,本意是說善於駕馭的人不擔心自己落在後面,只要關注自己的事情用心駕馭,馬兒自當會拼盡全力,最後的結果也就不會差了。

這句話被很多國人誤讀了兩千年,這份誤解甚至被很多人奉為處世原則,告訴自己不爭第一,落在最後也沒關係。

學會普通不是不思進取,而是專心做自己。學會普通是告訴自己不必偏執,是一分專注和一分淡然、是一分灑脫和一分豁達、是一分知樂和一分放下。

天才不接受任何失誤,最後因一點瑕疵而自毀;普通人步步為營努力前行,最後總能獲得成功。

獵豹和蝸牛誰走得更遠還真說不定!

教育孩子認識普通並接受普通,然後專心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唯有此,孩子的一生才是快樂、幸福、積極、健康的!

多角度解讀情感,多視窗品評人生,感謝關注!

1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爸爸用三碗麵教孩子做人,三個道理值得一生學習,網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