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親子#在不少教育機構和家長的溝通群裡都能收到反饋,就是家長紛紛表示現在的小孩實在是太難教了,動不動的就能有牴觸情緒,甚至不少到了十五六歲還是完全不懂事。

在做了仔細的調研以後,不少家長都認為這是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的心理變化,屬於逆反期,只要熬過了孩子就好了。但怎麼在青春期和孩子去溝通,家長們就束手無策了。

其實處理親子關係應該和處理夫妻關係一樣,在一個穩定的情緒中雙方進行合理的溝通。不能把孩子當作自己夢想的延續,而必須尊重他作為一個有情緒的獨立個體。就比如在小的時候,家長會給孩子報興趣班,但絲毫不問孩子是否真的感興趣。這樣看似追上了起跑線,但也有可能讓孩子徹底失去興趣,這門技藝也根本就沒用。

親子關係是個互動式的關係,放下一些工作多瞭解孩子,然後和孩子一起再度瞭解世界。經驗主義在這裡並沒有太好的作用,不要把一切都想當然。這樣瞭解孩子的真正興趣以後,去培養他,引導他。在這之後才能交給教育機構去處理。所以學前教育其實是家長和孩子一起的共同的再教育。

瞭解孩子並不要把所有的東西都放在學習上。生活上更應該如此。尊重孩子的尊嚴、個體和隱私。同時也要注意生活細節。有些孩子在遭受到校園暴力的時候會因為恐懼不敢和家裡人說,家長應該去發現“不對勁”,引導孩子說出不如意。然後在溝通解決。

這裡的不如意不單單是校園暴力,還可能是學校和老師的歧視,教育資源上的不滿。總之理解並去了解是家長必須要做的。這並不阻礙樹立權威,也不妨礙家長應該有的一些“家庭特權”。

其實所謂的打孩子也僅限於小的時候,孩子長大了再進行這些無疑會傷到孩子。在青春期,孩子視自己為大人,但沒有大人的處理能力,家長視孩子為小孩,剝奪了培養他處理能力的方法。倒不如反著來,給他尊嚴,並幫助孩子去處理成人問題。

這一切都建立在溝通上。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羊穿不可怕,生育異常胎兒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