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自2015年開始,我國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眨眼間實施已有6年時間。和預料中出現“人口增長高潮”的理想狀況不一樣,近年來新生兒出生率反而有了下跌趨勢。別說是“追生二胎”不積極,一部分年輕夫妻的生育慾望也跌破冰點。

不願生孩子最重要的原因,很多夫妻表示:生活壓力大,育兒成本高,生得起,養不起!

養娃開支究竟有多少?讓我們一起看看過來人曬出的賬單:

l 分享者:趙女士。年齡34歲,家有1子,就讀於幼兒園中班。

趙女士自述:我跟老公都是打工族,家庭收入在1萬元左右,生活在三線城市,有房有車無貸款,算起來是小康之家。

自從有了孩子後才明白養娃真正是“無底洞”。從出生開始的尿不溼、奶粉、營養品、衣物、玩具開始計算,每年至少4萬元,大一點開始報早教班,一年又增加2-3萬元開支,讀幼兒園後又有各種興趣班,算一算一年在養娃上的花費至少有6-7萬元,佔有家庭收入的一半以上。按照這個用錢速度下去,估計到孩子高中的花費足夠再買一套房吧。

l 分享者:青青。年齡29歲,家有1女,剛上幼兒園。

青青自述:生孩子後沒人帶,被迫做了全職媽媽,靠老公的工資養活一家三口。

有了孩子後,開銷增加了不少,不止是衣食住行,還有孩子的教育支出,去年開始上幼兒園,每個月學費2000元,還有一些興趣班,算下來每年省吃儉用也至少需要4萬元吧,負擔起來比較吃力。

l 分享者:劉女士。年齡36歲,家有1子,就讀於小學一年級。

劉女士自述:我跟老公兩人工作,收入在2萬元左右,孩子交給外公外婆照顧,每月需要支付2000元的費用給老人家。餘下孩子的生活費、教育費,每個月至少開支在5千以上,為了增長孩子的見識,每年儘可能還要安排全家出行一次,這樣單是育兒的開支每年就接近於10萬元。

過來人曬出的養娃賬單,讓不少網友都驚呼:養大一個娃等於是消滅了一個百萬富翁啊!難怪這麼多年輕人不敢輕易生!

“養娃貴,養娃難。”這是過來人父母的感慨,除了經濟不堪重負之外,孩子就學、兼顧家庭等現實難題也讓人頭疼。其實養娃的壓力不只有國人才有,世界各國的父母都揹負著不同程度的育兒壓力。

為了鼓勵生育,各國都相應出來了一些對應激勵政策,具體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1、 經濟支援

經濟是養娃路上的頭號難題,因此很多國家直接伸出了援助之手。一如新加坡,新生兒出生可以獲得最高4萬元人民幣的獎勵,如果是第三胎或是以上,獎勵金額可以上升到5.4萬元人民幣。

不僅如此,一些國家還提供持續性的撫育津貼,比如在法國,孩子的托兒費由政府報銷,如果是雙胞胎的家庭更是待遇好到讓人眼紅,政府直接會出資僱傭保姆來完成育兒工作。

2、 住房福利

在中國人心目中,“安居樂業”那必然是有自己的房子,但節節上升的房價讓老百姓認為高不可攀,於是生娃的計劃也只有暫且擱置。

為了激發年輕夫妻生娃的激情,一些國家又在住房上給予了很大的優惠政策,一如新加坡會考慮有子女的家庭優先購買保障性的住房,韓國則會每年提供5萬元的住宅援助,目標人群就是針對於沒有住宅且收入較低的新婚夫妻。

3、 兼顧家庭

撫養孩子除了金錢開支還有時間、心血的投入,對於職場人士而言,事業與家庭成了“魚與熊掌”。為了兼顧家庭,一些國家也推出了相應福利,比如增加帶薪產假、育兒假和臨時假等,以此來幫助父母解決後顧之憂。

如在荷蘭,女性員工可獲得的最長育兒假高達6個月,這足以讓新生兒出生後得到很好的照顧。法國、葡萄牙、瑞典等國家還給予父親帶薪假期,讓非常時期的母嬰可以得到父親的照顧。

【結束語】:

在我國,國家也出臺了相關的生育福利,如:生育津貼、帶薪產假、哺乳假等,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幫助到父母減輕撫養壓力。

雖說育兒成本居高不下,但並不意味著經濟收入少就不適合養娃。畢竟所謂的“富養”並非指經濟收入,而是精神的富足。相信父母只要有愛,也能培育出有愛的子女。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PP越洗越紅?可能是你用錯了方法,這兩個“坑”別再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