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性格“怪癖”,父母該如何應對越來越“有個性”的寶寶呢?
做事拖拉2歲多的寶寶無法獨自完成大多數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注意力也容易分散,路邊的一朵小花,飄過的一隻氣球等,都會拖住他們的腳步。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沒有時間觀念,不知道“還有5分鐘就遲到了”是什麼意思,也不明白遲到有什麼後果。所以,家長應在了解寶寶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應對。
第一,不要一味的催促。催促或許一開始有效果,多次重複之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不要頻繁催促,以免寶寶產生逆反心理,行動更加緩慢。對那些不緊急的事情,應當允許寶寶慢慢去做。比如,去公園的路上,寶寶一邊走,一邊觀察路上的螞蟻,家長應給寶寶足夠的時間,滿足他探索的慾望。
第二,提前做好安排。要寶寶做事情時,家長要提前做好安排。比如,計劃早上8點帶寶寶出門辦事,家長應至少提前一個小時叫寶寶起床,洗漱,吃飯,讓他有充足的時間慢慢完成每件事情,也不會影響原本的計劃。另外,在寶寶起床前,家長提前整理好自己的東西,可以有效緩解時間緊迫。
第三,降低對寶寶的期望。期望寶寶3分鐘穿好衣服,10分鐘吃完飯,甚至短時間內改掉慢吞吞的毛病,這些都是不現實的。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做事情慢吞吞是正常的,強迫他們只會適得其反。因此,家長要有意識地降低自己對寶寶做事速度的期望。
第四,讓寶寶體驗拖拉的後果。讓寶寶承受一次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的後果,可能比家長催促數遍更有效。比如,在帶寶寶去參加派對的路上,如果他總是邊走邊玩,那不乾脆不再催促,遲到後因發現自己錯過了有趣的活動而感到遺憾,下次他很可能會主動加快速度。
第一,幫寶寶拆解任務。在寶寶遇到問題時,家長可以將任務拆解。通常任務拆解後,就會降低完成每一步的難度,寶寶做起來會比較容易。家長可以視情況提供適當的幫助,和寶寶一起解決問題。
第二,給寶寶有針對的指導。有時候寶寶會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懼怕嘗試,所以當家長髮現寶寶遇到困難時,應適時給他一些實用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寶寶不知道如何畫圓,是因為沒有掌握用筆技巧,或是不懂得藉助圓形工具,那不妨提醒他調整用筆的方法,或是給他一個工具。
第三,對寶寶作到的事情給予表揚。和寶寶一起面對問題時,應恰當地表揚寶寶做到的那些事,讓他獲得成就感,繼而堅定繼續面對問題的信心。
拒絕接受幫助拒絕接受幫助,是寶寶想要獨立的一個訊號,是寶寶成長的一種表現。當寶寶拒絕家長幫忙穿衣服,餵飯,洗手,明確表示“我想自己來”時,家長應該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尊重他的要求,保持耐心,多給他機會嘗試,這既能減輕家長的負擔,也有助於寶寶更好地掌握技能。
如果寶寶堅持完成超出能力範圍的事情,家長可以適時提供指導。比如,寶寶嘗試自己穿外套,家長可以跟寶寶說:“我知道一種穿外套的方法很棒,你要不要看?”然後做出示範。如果寶寶拒絕看示範,家長可以給寶寶口頭指導,並簡單輔助,幫助寶寶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