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段時間,電影《小小的願望》有點火,這部電影看似中二,實則溫情,笑中有淚。

影片的主角高遠患上了肌肉萎縮症,在所剩無幾的生命裡,他的發小徐浩和張正陽,為了幫助他實現生前最後的願望,拼盡了一切。

為了能帶高遠去一次海邊,兄弟們駕著超載的摩托車,冒著被交警攔下的風險,衝向終點。

為了能讓腳腫的高遠穿一次籃球鞋,兄弟們一點一點剪開了自己珍愛的球鞋。

高遠的生命裡,因為有了這兩個重情重義、積極向上的朋友,而變得完整。

革命老人謝覺哉在《交朋友的道理》一文中就提出:

和好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幫助,自己就隨著好了;

與壞人交朋友,受到朋友的侵蝕,自己就隨著壞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擇交”:要交“益友”,不交“損友”。

這樣的交友形式,是一種“勢利”。

這不是見風使舵,不是對有錢有勢的奉承,而是讓孩子在交友選擇上,有個大方向的原則: 多接觸益友,而身邊有品行不端的損友時,最好繞道而行。

合理的“勢力”,能帶給孩子積極向上的影響。

01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但其實,孟母遷的並不是地方,而是階層。

她不希望孟子玩市井低俗的遊戲,不希望讓孟子學做買賣和殺豬。

她想做的,是讓孟子高居廟堂,研習禮教,而這些,都是社會高階層做的事情。

誠然,並沒有說市井遊戲不好,只是,想讓孩子往更高階層的發展,必須有更適合的圈子。

在紀錄片《常春藤零距離》裡,記錄了斯坦福大學提供成熟的“一條龍”創業服務。

學校在鼓勵學生創業之外,還有專業的團隊協助學生走完一整套流程。

學生曹勖文,利用學校的便利,成為了連環創業者。

他能跑到同系師兄-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投資的某學校要員辦公室裡,“忽悠”其入股;更能隨時隨地往返於矽谷,接受投資圈大佬的點撥。

這一切,都是在斯坦福大學這樣的名校裡才具有的優勢,如果曹勖文身在普通高校,他的創業之路,或許不會這樣順利。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名校創業便利,可見環境的影響,對孩子成才的重要性。

《晏子春秋.雜下》曾這樣說道: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02

朋友優秀,孩子也被推著成長

前段時間,一則關於新加坡“分級制度”談話視訊,讓老母親我陷入了沉思。

新加坡的教育,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實施全國性分流制度,即根據考試成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此後,每年根據考試成績再進行一次分班。

在此殘酷的分流制度下,“優等生”和“差等生”即使在同一個學校,也形成陌路,很難交流。

社會普遍對這種分級制度存在詬病,放棄分班制度是否能消除隔閡呢?

然而,優等生們似乎並不情願,他們大都委婉地拒絕。

美國珀杜大學數十年的研究發現,孩子們會選擇成績或其它特徵與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這個選擇和影響是相互的、迴圈的。

選擇和優秀的朋友,孩子更加從他們身上學到優秀的品質,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有了這些,那離走向成功,也不遠了。

此前,有一則新聞,讓人看了不禁感慨。

在紹興文理學院裡,有一公認的學霸寢室。

室友們除了將各種證書鋪滿寢室外,在各類競賽中也不遜色,多次獲得省級一等獎等多個優秀獎項。

為了共同努力,寢室還制定了在“寢室公約”,內容包括:

早起聽CNN,晨讀20分鐘,每週一次英語臥談會,晚間跑步鍛鍊等,公約中還對每個學年應獲得哪些證書,做了詳細的目標。

這個寢室平時很熱鬧,但大家不是在聊天,而是互相練習英語,相互督促。

美國波士頓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自己會不自覺地變得更勤奮,更優秀;如果想獲得別人的認可,就要讓自己變得更牛逼,你若盛開,清風自然來。

03

孩子能正確交朋友

“勢利”的父母功不可沒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古人誠不欺我,孩子也是社會人,也會不自覺地吸引和自己天性相近的朋友。作為父母,該如何引導呢?

1、不強迫孩子社交

前段時間,綜藝節目《睿不可擋爸媽說》裡有個辯題 “寶寶不愛交朋友,要讓他強行social嗎?

辯圈女王馬薇薇,哈佛奶爸劉軒等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們大多認為,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強行交友對孩子是一種為難。

而大腦科學家Dr.魏,從科學角度來解說:他更認為孩子是否願意社交,和他的大腦發育有關。

Dr.魏建議說:如果孩子在3歲前,不愛社交,那就再等等,等到孩子大腦發育足夠的時候,孩子是願意社交的。

人的大腦發育是有一個過程的。父母能做的只有靜待花開,不強迫,等他們大腦發育好了,再幫助他們去獲取知識和朋友。

2、尊重孩子的朋友

在知乎上看到有個問題:害怕12歲的女兒被新交的朋友帶壞,該怎麼辦?

有個回答特別贊: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朋友,不要刻意貶低和詆譭。

其次,如果她交的朋友有一些壞行為,在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與孩子一起發掘小夥伴的優點。與其遮掩和警告,不如適度表明傾向,允許孩子有試錯機會。

和孩子一起通宵一次,告訴她在那樣的環境可能會遇到的危險。

和孩子一起喝一次酒,讓她體會喝醉了有多難受,並了解會發生什麼意外。

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交友傾向,選擇自己欣賞的、與自己性格合得來的小夥伴作為好朋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知道了哪些是好的品質和行為,自己更應該模仿和學習。

3、鼓勵孩子形成交友原則,併發揮一定影響力

朋友的兒子暉暉, 曾瘋狂迷戀小汽車,他喜歡把小汽車帶去學校,和其它小朋友一起分享。

有一天,暉暉突然對媽媽哭著說:“那些拿我車子的人,都不是我的朋友。他們拿走我的車子就跑了,也不還給我!”

媽媽覺得暉暉對交友有了原則性的要求了,便教導他用自己正面的言行來影響同伴。

在孩子處於樂於交朋友的初期,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通過觀察身邊人的行為,讓他們逐漸學習和推理,從而進一步形成自己的行為規則和道德約束。

同時,當孩子的身邊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進一步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能增強孩子在同伴中的影響力和自信心。

俗話說: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德高,孩子的社交圈也一樣,父母是“虎媽狼爸”的孩子,對自身的要求肯定不低。而“放養尊重天性不上課外課”的孩子,可能又形成另一個交友圈子。

教育學家多羅茜洛諾爾特曾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敵意之中,他就學會了爭鬥;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

做一個“勢利”的媽媽,就是最大程度地教會孩子摒棄譴責和爭鬥,讓孩子學會自信和上進。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漫漫成長路上,願孩子能明白父母的苦心,看清前進的路,體會交友的心,最後,茁壯成長!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媽給孩子開"小太陽"取暖,買菜回家後,眼前的一幕讓她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