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藥師說:上次有個青黴素和頭孢過敏的哺乳期患者,扁桃體炎,吃了帕珠沙星。因為該藥的半衰期短,停藥1天后,基本上體內藥物就已經代謝完畢了。
該藥師認為,停藥兩天後就可以哺乳了。
但是病人又去問了一位主任醫師。
主任醫師說,你得停藥1周。
病人對藥師的意見很大。並且最終決定聽醫生的。
要我說,看病問醫生,吃藥還是得問藥師。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病人也應該對藥師多一份信任。把專業事交給專業的人做。
我為什麼這麼說?
你去看藥品的說明書,大多數說明書都會有一個關於“妊娠期哺乳期婦女用藥”的專案。但是大多數都是建議暫停哺乳。
廠家提供的說明書上的用藥建議,是基於法律的建議,不是基於醫學研究結果。
一句建議暫停哺乳,就可以在法律上保護自己。
一是不需要投入資金來搞研究,二是不用承擔責任。
所以,如果願意母乳餵養,你得問專業的兒科、婦產科醫師或者藥師。
如果因為不了解,莫須有的原因,在沒有全面透徹的研究藥物對寶寶的影響之前,就一刀切的建議停止母乳餵養,是另一種形式的不負責任。
不願意擔責任的不負責任。
這話很繞口。
你可以參考類似的話:
醫生甲說:手術的失敗率是30%,你自己作決定;醫生乙說:手術有70%的成功率,我建議你做。你覺得甲乙兩個醫生哪個更負責一點?當然,眼下的醫療環境,乙醫生很少,因為如果失敗,病人家屬會甩鍋到醫生身上:“是你讓做的!手術做了,錢花了人沒了。”
各位看個樂呵,就當我吐槽兩句。
下面我要說的,是給媽媽們看的。
考慮什麼呢?這個藥到底有多大影響對寶寶到底有多大危害我能不能堅持母乳餵養。哺乳期用藥不像妊娠期。
所有的藥物都可以不同程度的進入到乳汁裡。
但是,大多數藥物進入到乳汁的量極少。
少到什麼程度?不到媽媽攝入藥量的1%。只有極個別的藥物進入到乳汁的量會達到嬰兒的臨床劑量。
這些藥物多數是一些脂溶性較強或者是蛋白結合力較低的藥物。
藥師在進行哺乳期藥物諮詢的時候,會用到一個數據---RID。
“嬰兒相對劑量”。就是乳汁裡的藥量除以母親的用藥劑量。
這個相對劑量只要低於10%,大多數都是安全的。
上面我們也說了,絕大多數藥物不到媽媽攝入藥量的1%。
如果是生完孩子頭3天用的藥,那更不用擔心了。因為正處在開奶階段,乳汁量很少,寶寶能攝入的更少。
媽媽們應該選什麼藥呢?半衰期短,蛋白結合率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或者分子量大的藥物。
這句話聽著很專業。
事實上,真的很專業。
後面的需要專業的藥師去查詢相關藥物的代謝動力學資料來作出分析。
我在這裡就只說說半衰期。因為這個t½在藥物的說明書裡都有。
半衰期是什麼意思呢?半衰期就是藥物在乳汁中代謝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比如一個藥物半衰期是2小時,2小時後體內剩餘50%,4小時後,25%,8小時後呢,12.5%.....
如此一來,基本上,5-6個半衰期,我們就認為藥物已經排洩完了。藥物在體內的含量就已經非常低了。
也就是說,只要藥物在母體內的殘餘量足夠低,就可以恢復哺乳了。
給媽媽們的哺乳期用藥建議:1、最好不用藥,特別是禁用和慎用的藥物;
2、非用不可,告知醫師你堅持母乳餵養的決心,在權衡利弊後,再用藥。
4、儘量選擇口服或者區域性用藥,使用半衰期短的藥物。
5、掌握哺乳的時間間隔。哺乳後再吃藥或者服藥後立即哺乳,並且儘可能推遲下次哺乳的時間,間隔最好4小時以上。
6、如果是長期用藥,又不能確定對嬰兒是否安全,最好停止哺乳。
7、還有一種情況,藥吃了對寶寶影響不大,但是會抑制乳汁的分泌,這種情況也要考慮到。
8、向專業的藥師諮詢用藥是否安全,而不是隨意終止母乳餵養。
附:哺乳期禁用藥物黑名單
卡那黴素 四環素 氯黴素 磺胺類 甲丙氨酯 苯二氮卓類 免疫抑制劑 細胞抑制劑 金屬(砷、銻、溴、汞) 甲氨蝶呤 鋰鹽 溴隱亭 環磷醯胺 麥角胺 硫脲嘧啶 甲巰咪唑 造影劑 碘及化合物、放射活性碘。
為方便儲存我做個圖。
其中,免疫抑制劑裡的環孢素,最新研究顯示,輸入哺乳期L3的藥物,慎用級別。不再屬於禁用的行列了。
今日科普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