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平和,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情緒失控,貽害無窮
前幾天,福州一位媽媽,在陪9歲兒子寫作業時,看到兒子磨蹭,一時氣不過頭腦發熱,情緒失控,手起掌落間差點釀成慘劇。
她一巴掌下去,甩到兒子眼睛上,一下子打出眼底出血,就連瞳孔都變了形,差點眼失明。媽媽嚇到腿發軟,幸好救治及時保住了眼睛。
情緒失控下手沒輕重,不僅傷到孩子身體,如若任由暴虐的情緒,肆無忌憚下去,更會毀掉三代人。
《愛是最好的良方》一書中,有一位5歲抽動症患兒的媽媽,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孩子的精神狀況和我有很大的關係,我的精神狀況又受到我的原生家庭影響。小時候,我媽媽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只要她一不高興,無緣無故就將我吼罵一頓,我要麼戰戰兢兢,要麼和她吵翻。”
家庭環境就如一個人的模具,塑造著孩子未來的模樣。
“上大學後,因我動不動就生氣,身邊朋友曾調侃我有“情緒問題”。我很擔心孩子,會被我的情緒所傷,可最終還是傷害了他。
兒子在一次作文中,竟然寫道:我的媽媽情緒變化極大,上一秒和風細雨,下一秒電閃雷鳴。
我自詡是賢妻良母,沒想到在孩子眼中,竟然成了“神經質媽媽”。
孩子弱小無力反抗,他狂風暴雨中,內心被拍得東倒西歪,又不懂如何表達自己情緒。久而久之造成了情緒淤堵,最後只能以抽動方式示人,眨眼、扭脖、斜眼、清嗓子,看得我痛不欲生。”
身為父母被情緒牽著走,自己發洩完痛快了,卻苦了孩子。
大人以為罵一頓、打一頓,沒什麼大不了,可是那留給孩子情緒的傷,卻痛入心間、深入骨髓,像毒素一樣隨著精神成長,孕育著更大的邪惡力量。
“認知療法”, 揭示情緒失控面紗
有人說:“我也知道亂髮脾氣不好,可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尤其看到孩子不聽話,我心中的火苗就會忍不住地蹭蹭往上竄。”
家庭教育心理專家維尼老師曾在“認知療法”中,揭示了情緒失控的面紗。其實,真正左右我們情緒和行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認知、看法。
比如:有人認為孩子“懂事”,就該聽大人的話,不該固執己見,否則就該挨教訓,受批評。而黃磊對“懂事”一詞,有更深層次的認知。
他在一次採訪中談到:“所謂“懂事”,就是真的讓她明白那個道理,你的那個“所以”,是由那個“因為”造成的。”
多多有一次跟黃磊說:“爸爸,這個節目我不想帶耳麥。”換做其他家長,大多會斥責女兒不懂事,會嚴肅命令女兒必須帶上,不聽話就發飆。
而黃磊則給女兒講清因果,告訴多多帶上耳麥,拍出的效果是什麼樣;而不戴耳麥,拍出的效果又是什麼樣,然後讓多多自己選擇。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多多通過自己思考,最終選擇帶上耳麥,難題在愉悅中被解開,節目順利拍攝。
我們很多時候,可能受原生家庭影響,覺得教育孩子就應大吼大叫;也有時候,因孩子沒有達到要求,觸動了我們的情緒雷區;更多時候,是我們不了解孩子的感受。
但是,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只會看到咆哮的口舌,耳朵則會自動關閉,即使你說的再多,也只不過是無用功,只有理解接納孩子的感受,在平和的狀態下換位思考,才是王道。
三種思維方式,擁有平和好情緒
《順應心理,孩子更合作》一書中,提到三種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調試出“平和好情緒”。
1
壞事變好事
考試過後,兒子耷拉著腦袋,小心翼翼地將數學卷子遞給我。
“怎麼才考了79分,數學不是你的強項嗎?”看到成績我頗感意外。想到他每天毛毛躁躁追動畫,對學習敷衍了事,就氣不打一處來。但轉念一想:通過這次考試,正好將他的“薄弱環節”暴露出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那一次,我並沒有批評他,而是和他一起愉快地分析錯題,其樂融融。如果向孩子發火,孩子面對斥責,要麼“逃”,要麼“戰”,結果兩敗俱傷。可換個角度,會發現隱含的“價值點”,壞事也可變好事。
2
很正常,沒什麼
面對孩子寫作業磨蹭,很多家長都會頭痛,如果先入為主,認為孩子故意搗亂、故意拖延、沒出息、不上進,那麼怒火就會被點燃,恨不得一掌把他拍回肚子;
但站在孩子角度,就會理解他磨蹭的原因。
或是孩子遇到“攔路華”,或是受到催促過甚,失去了主動學習的意願,想一想“很正常,沒什麼”,換做自己會這樣,積極採取措施改進方法就好。換個角度看問題,一切就不會那麼憤怒糾結了。
3
順其自然
將自己從焦慮、高壓下抽離,不要深陷其中。
有句話說的好:竭盡全力去做,結果順其自然。不要把自己逼成百分媽媽,更不要逼孩子成為完美小孩,未來幸福很重要,但是眼下的小幸福,也很難得。
沫沫玩輪滑很好,媽媽讓他當眾表演,可能太想完美表現,結果連翻幾個跟頭,讓媽媽顏面掃地,她大發雷霆道:“你怎麼這麼笨吶。”在媽媽急赤白臉的吼罵下,孩子縮成了一團。
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故意犯錯,他已經盡力卻沒做好,他自己也很難過,媽媽要接受現實順其自然,鼓勵被責罵要好的多。
父母的情緒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性格溫和,孩子性情也會平和,內心充滿安全感;而父母太過情緒化,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不但影響人格發育,更會影響孩子正常的人際交往,無形中為孩子未來的發展設定了重重阻礙。
波蘭作家顯克微支說:“如果每個孩子都能有一隻“溫柔的手”在引導他前進,而不是用腳去踢他的胸膛,那麼教育就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
父母情緒平和的對待孩子,那將是孩子一生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