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的暖陽,總是十分難得。西安這幾天的天氣非常晴朗,很多家長就趁著這難得的好天氣,帶著孩子到戶外活動了。
在一群孩子當中,有一個穿得圓滾滾的小男孩,特別引人注目。他很想追著若蘭玩,但若蘭跑得很快,小男孩幾次摔倒了,寶媽就在旁邊不停地喊“王藝涵(音),你慢一點”。
我看那小男孩穿得實在太厚了,走起路來就像個小企鵝一樣,搖搖晃晃、踉踉蹌蹌地,就跟那位寶媽說:你給孩子穿得太多了,你看孩子走路腿都邁不開了。
那位寶媽很不以為然的、帶著幾分得意地說:我這是“26度穿衣法則”,這是讓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穿衣法則。今天西安最高氣溫是14度,這會兒大概才10度左右,所以... ...
那位寶媽的話還沒說完,他家孩子又摔倒了,而且這次似乎摔得還比較嚴重,孩子半天自己爬不起來,那位寶媽也就顧不上繼續跟我“科普”了,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好在孩子沒什麼事。
風靡網路的“26度穿衣法則”,其實根本不靠譜寒冷的冬季,如何給寶貝穿衣服可是一門學問。那位寶媽口中的曾經風靡一時的“26度穿衣法則”,即:將當天的最低氣溫加上各類衣服的對照溫度,得出26度,這樣穿就可以達到身體的理想溫度。
在這個公式中,厚羽絨服相當於9℃,薄羽絨服相當於6℃,稍厚的棉外套是5℃,厚羊毛衫和棉背心4℃,加絨衛衣和薄外套是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
每年的秋冬季節,這則“26度穿衣法則”就開始在網上瘋傳。乍一看,此方法簡單可行,而且好有道理的樣子,但是這樣量化性穿衣服真的可行嗎?以昨天的情景為例,當天的戶外溫度(咱也不說最低溫度了,最低溫的時候是凌晨,大家正在睡覺)大約是10℃,按照“26度穿衣法則”,需要再穿16℃的衣服來保溫。
於是,她給孩子穿上了四、五件薄厚不一的秋衣、毛衫,毛衣,外面又套了一件厚毛衣(冬天拿毛衣當外套,也是服了),這樣的搭配,孩子能保暖又舒適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BTV新聞欄目曾經現場進行過採訪,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講師、服裝工程學博士羅雲稱:衣服的保溫效能不是透過“攝氏度”來計算的,而是有很多其他指標。
衣服的保暖效能主要受環境、款式、材質等因素影響。同樣是薄外套,織物結構緊密的羊毛纖維外套,相較於普通布料外套而言保暖性更高;而同樣材質的衣服,如果領口、袖口開口小,空氣不易流通,溫度流失慢,也就更保暖;就是同一件衣服的保暖效能也並不是固定值,而是會隨著空氣溫度、空氣溼度、空氣風速等環境影響而變化。
我們穿衣舒服不舒服,主要取決於服裝微氣候(服裝微氣候是指服裝與面板之間微小空間的溫度、溼度和氣流的總稱)。根據服裝衛生學的標準,舒適的衣內微氣候一般是溫度在32攝氏度左右。羅雲說:不同服裝影響微氣候的程度,目前學界還沒有出來具體的參考值。
人民日報也曾公開刊文闢謠稱:“26度穿衣法則”是不科學的。它的問題是不僅僅在於保暖能力不能簡單疊加,就算天氣預報的氣溫,這一個數值也不足以決定你今天穿什麼。
因為氣溫≠體感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而且相對溼度也是影響體感溫度的一道重要因素,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
另外,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存在個體差異性(一般情況下,24—26℃的外溫對人體來說是最佳、最舒適的溫度。但是穿多少衣服、對冷熱的感知等,卻與年齡、基礎代謝率有關,特別和體質有極大的關係。)。
就連“26℃穿衣法則”的最初發明者——杭州市中醫院中內科副主任醫師桂曉春也表示:“26℃穿衣法則”是適合自己女兒的穿衣法則,沒有普遍性。
簡單易學的“三層著裝法”,讓孩子溫暖舒適過寒冬每個人的保暖體驗受衣服、環境、身體狀況等多種因素影響,不能盲目按照所謂的“穿衣公式”來搭配衣服。
那麼,寒冬天氣,如何穿衣,才能讓孩子感覺溫暖又舒適呢?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個“三層著裝法”,根據自身的要求,舒適就OK。
“三層著裝法”是戶外著裝最廣為通行的理論,其實,“三層衣服”的著裝概念,不僅僅對從事戶外活動,甚至對一般日常生活都是適用的。
“三層”並非指“三件”衣服,而是用多件衣服構建一個“服裝微氣候系統”。由內到外的依次分為:內層(也稱貼身層、排汗層),中層(也稱保暖層),外層(也稱隔離層、防護層)。透過衣服的分層疊加,為身體提供可靠的天氣防護,並確保行動自如。
第一層:排汗層,也稱內層。
這一層與面板直接接觸,主要作用是吸汗排汗,保持面板的乾爽,以便形成保溫層。
緊貼面板的衣服必須能夠吸走身體的汗液,能產生熱迴圈,快速將汗水從面板表面吸附到內衣外層。抗菌除臭,快速吸乾汗水,防止異味微生物生長。我們多數都採用速幹型服裝,如果因為內層服裝汗液不能及時排除,一直在人體面板表面和衣服上留存,同樣會導致人體溫度下降,造成失溫。
同時,內衣應該舒適地貼在面板上,不要太緊免得限制活動。內層服裝需要穿著柔軟舒適貼身,彈性好,延展性高。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內層可穿材質柔軟,透氣而且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建議穿著排汗衫,或者速幹T恤,不要選擇純棉T恤。因為純棉的衣服會吸汗,在溼透了之後就會失去保暖效果,吸溼排汗是最內層衣物所需要的功能。
第二層:保暖層,也稱中間層。
中間層主要負責保暖功能,服裝應能形成聚集在衣服內的空氣層,以達到隔絕外界冷空氣與保持體溫的效果。
衣服的保暖性不僅與厚度有關,還取決於含氣量和透氣性。每層衣服之間的空氣層具有良好的隔絕冷空氣的作用,如果衣服層層裹緊,就會使衣服夾層之間的空氣變少,保溫作用反倒不明顯,讓人覺得更冷。
中層服裝多數採用羽絨服或者抓絨服裝,“羽”起到支撐作用,“絨”起到保暖作用,且羽絨服蓬鬆程度很好,面料舒適,方便易幹,抓絨則由滌綸材料,且堅固耐用,抗皺效能良好,具有高強度的彈性恢復力,能有效聚集身體產生溫度。
另外,冬天要保暖,但對於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的寶寶來說,正是代謝旺盛的時候,所以,衣服一是要足夠溫暖,二是要方便穿脫,可以根據需求增減。中間層作為三層穿衣中最靈活的一層,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中,我們往往能透過中間層的調整來確保自己的身體處於合適的溫度條件中。
第三層:防風防雨層,也稱最外層。
外層服飾最重要的是防水、防風、保暖與透氣的功能,除了能夠將外界惡劣天候對身體的影響降到最低之外,還要能夠將身體產生的水氣排出體外。
冬季經常會颳風,具有防風作用的外衣可以有效地阻止風寒效應,避免冷空氣帶走人體熱量,防止熱量散失過大,造成失溫。
冬季霜凍、雨雪天氣,具有防水作用的衣物可以有效地阻止雨水、露水、霜雪的的水寒效應,防止服裝潮溼,熱量被吸收或蒸發造成失溫。
另外,戶外運動時會導致人體出汗,透氣性好可以使汗液變成水蒸汽排出,就不會因汗液浸溼服裝而導致人體溫度下降,造成失溫。
在冬天,最重要的一個功課就是保暖。在現在所有的衣料中,當然屬羽絨、棉服的保暖效果最好。大家應該都知道,羽絨服的最大特點就是保暖性強且十分輕便,另外質地軟。棉服是用蓬鬆的棉花來儲存空氣形成保護層,來阻擋冷空氣的入侵,有著不錯的保暖作用。而且棉花是天然纖維,十分健康、保暖,接觸寶寶嬌嫩的面板無刺激、無異味,不易滋生細菌,透氣性也好,穿著很舒適。另外,棉服款式更多,穿著效果更好。
所以,寒冷的冬天,帶孩子外出時,一件兼具防風、防水、保暖作用的小棉服是必不可少的。小棉服內層與外層中間夾著膨鬆的棉花,它可以吸收很多空氣,由面板體溫散發的熱量先穿透棉服內層,然後滲入中層的棉花中,由多層空氣吸收並且圍護在面板四周,而棉服外層則不易讓冷空氣入侵,因此有著良好的保暖作用。加上衣服輕薄、版型修身的話,穿上凹造型也是很有派頭的。
冬季室內外溫差大,分層著裝“系統”更加靈活,你可以根據天氣條件和所進行的活動,給孩子穿上或脫下某層衣服。並且,多層衣物能在你身體周圍滯留更多的空氣,使你感到比一層衣物更加暖和。這樣的“三層穿衣法”,輕便又保暖,讓孩子溫暖舒適過寒冬,寶媽們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