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俗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出門遛娃的老母親,最扎心的就是看到——

別人家孩子熱情大方地叫阿姨,自家這個直往大人身後躲;

其他小朋友三五成群嬉笑玩鬧,這位小朋友只喜歡當一個安靜的美男(女)子;

別的寶寶唱歌數數背唐詩,他明明會,可偏偏靦腆一笑,深藏功與名……

你可能會有些焦慮:

老是自己玩,不合群,將來沒朋友怎麼辦?

這麼膽小,以後會不會被人欺負?

這麼害羞,長大後是不是也不敢追男神女神?

你是不是一直在想“怎麼樣才能讓寶寶變得更外向?”

外向固然好,內向也同樣優秀

我們所處的大環境,似乎對外向者更為青睞。

外向的寶寶,表現得更活潑,熱情,喜歡交際,也更擅長表現自己,容易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在小朋友的圈子中,外向的寶寶更容易成為“孩子王”,贏得更多喜愛。

但優秀並不是外向性格的專屬,《奇葩說》裡的BB King陳銘就曾在節目裡說,每個孩子無論性格內向外向,都只是性格特點而已。

人們常常認為“內向”意味著憂鬱、膽小、孤獨等負能量,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偏見。你只看到了內向的寶寶在社交能力方面不夠優秀,但其實他們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

他們專注,可以安靜地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玩自己喜歡的玩具,並且注意力很集中;他們細心,善於觀察,有時能發覺別的孩子甚至是大人都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他們獨立,不喜歡麻煩別人,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他們有主見,看似“悶葫蘆”,但心裡很有主意,不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他們內心強大,內向的孩子傾向於在內部的世界裡沉思或自省,更冷靜;他們會傾聽,雖然不大喜歡說,卻對他人的情緒有良好的感知能力;他們更容易擁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內向的孩子交朋友通常都是經過了很謹慎的判斷和長時間的觀察,對友情也會更珍視,可能朋友數量少,但勝在品質。

家有內向寶寶,媽媽可以這麼做

如果你家剛好有個內向的寶貝,千萬不要動輒貼上“害羞”“膽小”“沒出息”等負面標籤,反而需要幫助寶寶緩解他的社交焦慮。

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多和寶寶親吻、擁抱、愛撫,可以培養寶寶的安全型依戀關係;交流的時候看著寶寶的眼睛,讓寶寶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同時給他營造和諧輕鬆、相親相愛的家庭環境。

教寶寶禮貌用語

大部分寶寶1歲半左右將會進入語言爆發期,我們可以多教給他一些禮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你好”“再見”等。當然,我們做父母的要先以身作則,把禮貌變成一種習慣。

如果要帶寶寶跟別人玩,可以先告訴他應該怎麼稱呼對方、對方有哪些優點、發生過哪些有趣的事……讓寶寶有所準備,才能更好融入。

教寶寶分享和交換

2歲後,寶寶會進入“物權”敏感期,有佔有慾,變得“自私”,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必經階段。

內向的寶寶因為不善於溝通,更需要教他們學會分享和交換,才能更好地和小夥伴們相處。

教寶寶學會遵守秩序

2-3歲時,孩子都很自我,所以你可以從小給寶寶灌輸排隊、輪流、等候的概念,排隊玩滑梯,輪流玩玩具等,讓他學會遵守秩序。

鼓勵寶寶“自己做”

事無鉅細,大包大攬,或是生怕寶寶受傷害,牢牢地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等等,對寶寶的成長可沒有什麼幫助。比如當寶寶在玩耍時和其他小夥伴發生小衝突,試試讓他們自己解決。

尊重寶寶的愛好

如果寶寶就想玩一個人的搖搖馬,就不要強迫他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蹺蹺板,尊重他的愛好與想法,否則容易激發寶寶的逆反心理,事與願違。

小編叨叨叨

與其改變,不如欣賞

作為一個內向孩子的媽媽,小編特別能理解,有種焦慮叫“來自老母親的愛”,不是擔心孩子“被欺負”,就是憂愁孩子“太孤獨”。總之,還是覺得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但真的不要逼孩子去改變性格哦。

第一,沒必要。

就如上文所說,因為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各有優勢和閃光點,與其想好上加好,不如欣賞孩子獨特的品質。

第二,難度大。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寶寶的性格特質,是“天生的”。美國心理學家Carl Schwartz和同事們(2003)的研究發現,那些幼年時期表現內向的孩子,他們在成年後仍舊錶現內向。

所以即便你想,恐怕也很難改變,有這個精力,不如試著改變我們自己的心態。

第三,可能造成新問題。

強迫寶寶變得外向或內向,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出現心理障礙,就得不償失啦。

所以,為什麼不讓他們做自己呢?

其實,不管是內向的孩子,還是外向的孩子,都是你最愛的小天使,你能做的,就是尊重他的性格,照顧好他,讓他活出自己閃耀的樣子吧。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10個寶寶8個黃!這些有害的“退黃”方式,90%家長還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