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寶寶後,最害怕的是什麼?
生產後的痛還沒來得及從腦子裡散去,寶寶又進了NICU......
我的好友小莉前一陣就經歷了這樣的事情:
因為是順產,她和寶寶第3天就出院了,可誰想在第6天去醫院測聽力時,被護士發現寶寶黃黃的,測完黃疸值高達28mg/dl。直接就被扣下,當晚就給寶寶進行了換血手術。
醫生說,黃疸值這麼高,再往後拖一天都有可能給寶寶造成腦損傷,而且不可逆,想想都覺得後怕。
新生兒黃疸太常見不過了,大約有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都有患黃疸的可能。
但或許也是因為太常見了,導致我們往往會忽略這個現象。
- 1 - 十個寶寶八個黃,病因可都不一樣!
同樣都是黃疸,為什麼有的寶寶會自然退黃,有的卻嚴重到要進行換血手術呢?
這還要從黃疸的型別說起啦,不同的分類寶寶的症狀、治療方式大不同。
● 生理性黃疸
大多數新生兒都會出現生理性黃疸,主要是這兩方面的原因:
①胎兒在宮內本身就處於“相對缺氧”的狀態,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很多且壽命較短,而且會在短期內有一個大量破壞的過程,膽紅素自然就會升高;
②再加上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又受到了限制,因此就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那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生理性黃疸呢?首先媽媽要從黃疸的出現時間開始。
一般來說,足月兒在出生後2-3天會出現黃疸,第4-5天最黃,持續時間不會超過2周。
同時呢,寶寶的症狀表現也比較輕,面板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除了有輕微的食慾不振之外,並沒有其他不適。
所以治療方式也很簡單:給寶寶按需餵奶,2次餵奶間隔不要超過3小時,這是為了讓寶寶多排便,有助於黃疸排出哦。
對於生理性黃疸,媽媽不用擔心啦,好好餵養,黃疸自然就會慢慢退去的。
● 病理性黃疸
這種黃疸出現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包括ABO溶血、膽管阻塞、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膽紅素生成過多等,治療起來也相對比較麻煩一些。
寶寶是不是病理性黃疸,媽媽們可以這樣來判斷:
如果寶寶黃疸出現得很早(出生後24小時內),血清總膽紅素水平上升速度很快(每日上升超過5 mg/dl),或者黃疸持續時間長、退而復現,甚至寶寶變得反應差,哭聲弱、便便發白等,就要警惕病理性黃疸啦。
沒啥好方法,趕緊看醫生!
這裡對於ABO溶血性黃疸要多說一句,如果寶媽是O型血、寶爸是A或B型血,寶寶是有患ABO溶血性黃疸的可能性的。
因此,很多醫院就設定了孕期的ABO溶血檢查。其實,這項檢查並沒有多大作用。即使查出來也沒辦法提前預防,所以媽媽們沒必要進行這項檢查哦。
● 母乳性黃疸
首先,媽媽們得了解與母乳餵養相關的黃疸型別:
①母乳餵養性黃疸:容易和生理性的黃疸混淆,因為產後餵養量不夠導致膽紅素延遲排出。
所以要提醒媽媽們,生產後儘量在2小時內就給寶寶餵奶哦,這樣有助於儘快增加奶量,讓寶寶早早排便便。
②母乳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4-7天出現,2周達到高峰,要2-3個月才會消退。停母乳2-3天后黃疸會明顯減輕。
也正因如此,很多媽媽會糾結要不要斷掉母乳。
其實,我們並不建議在沒有任何臨床分析的情況下就“一刀切”式的斷掉母乳。
如果醫生在做完衡量後,確定寶寶患有其他病的可能性很小,就是單純的母乳性黃疸。那麼就不必要做任何處理,建議媽媽繼續母乳餵養,隨時監測寶寶黃疸值就可以啦。
- 2 - 還在用這種方法退黃?小心害了寶寶!
新生兒黃疸除了自行消退外,目前比較靠譜的退黃方法就是光療和換血療法,但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下面這幾種錯誤的退黃方法!
快停下,真的會傷害寶寶!
● 服用茵梔黃
早在2016年8月,國家藥監局就發過公告禁止嬰幼兒使用茵梔黃注射液!此外其他的茵梔黃顆粒,茵梔黃口服液,也不建議給新生兒服用。
因為茵梔黃屬於草藥提取物,口服後可能會影響新生兒的消化道功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退黃,給寶寶服用茵梔黃!
● 晒太陽
“黃疸不要緊,晒晒太陽就好了”經常能聽到有人這樣說。
近幾年確實有相關研究表明日光治療有退黃疸的作用,但至少得滿足這3個條件:
1.持續晒足夠長的時間,可能需要至少5個小時以上;
2.氣溫合適,寶寶能裸露面板;
3.過濾掉紫外線,以免寶寶晒傷。
如果你真的能滿足以上這三個條件,晒太陽真的有用。但事實上,晒那麼久,別說寶寶的了,我們的老皮也受不了啊。
● 喂葡萄糖水
這是一個被廣為流傳的偏方,但事實上,葡萄糖水對黃疸沒有任何幫助。
首先,葡萄糖屬於單糖,在腸道吸收很快,可以直接進入血液,對寶寶健康不利;
其次,多喝的葡萄糖水佔據了寶寶胃容量,進而減少寶寶奶量,影響膽紅素跟隨便便排出。
除此之外,還有所謂的中藥浴之類的通通不推薦!
♥
最後再叮囑媽媽們一聲:寶寶一旦出現黃疸,你先不要驚慌哦,可以根據文中的方法判斷是病理性、生理性、還是母乳性黃疸,如果實在判斷不來就直接去醫院求助醫生。
總之,千萬不要去相信所謂的退黃偏方。只有科學育兒,才能讓寶寶健康成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