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耳垢溼軟
9個月的寶寶的頭已經能夠支撐了,所以爸爸媽媽有機會看清楚寶寶耳朵裡面的狀況。如果發現寶寶的耳垢不是很乾爽,而是呈米黃色並粘在耳朵上,有些父母會擔心寶寶是否患了中耳炎。 其實,還有一種情況叫做耳垢溼軟。而中耳炎和耳垢溼軟是有區別的。
患中耳炎時,寶寶的耳道外口處會因流出的分泌物而溼潤,但兩側耳朵同時流出分泌物的情況很少見。並且,流出分泌物之前寶寶多少會有一點兒發熱,出現夜裡痛得不能入睡等現象。而耳垢溼軟一般是雙側的。
⊙“不要用尖東西掏我耳朵!”
耳垢溼軟大概是因為嬰兒耳孔內的脂肪腺分泌異常造成的,不是病。一般來說,肌膚白嫩的寶寶比較多見。寶寶的耳垢特別軟時,有時會自己流出來,媽媽可用脫脂棉小心地為寶寶擦乾耳道口處,但千萬不可用尖的東西去掏寶寶的耳朵,以免碰傷耳朵引起外耳炎。
⊙“我是遺傳爸爸媽媽的耳垢溼軟嗎?”
如果嬰兒父母自身也有同樣情況,就可能是遺傳的結果。一般有耳垢溼軟的寶寶長大以後仍然如此,只是分泌的量會有所減少而已。
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主要特徵。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發熱1~2天后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轉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於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1~2天后可見面板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
⊙“媽媽,我不想去人多的地方!”
手足口病流行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避免讓寶寶與患兒或有可疑症狀者接觸,吃東西前一定要洗乾淨手,不要隨意使用別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儘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我要多喝水,多休息!”
如果孩子被感染 ,一定要讓他臥床好好地休息。嬰兒發熱時多給他喝溫開水,宜吃清淡稀軟的飲食。患兒嘴痛時注意給他吃低溫食物, 疼痛厲害不能進食時要及時去醫院輸液,補充身體所需的熱能。
⊙“我要講衛生,不想被感染!”
爸爸媽媽要注意寶寶的衛生狀況,對患兒糞便應馬上進行處理,便盆、衣褲要及時消毒。保護嬰兒手、腳部的面板及衣著、被單的清潔,避免被破潰的疹子汙染。勤給患兒洗手,並且將指甲剪短,以防孩子抓疹子而造成面板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