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到一朋友家做客,同行的還有朋友的親戚,一對母女,寶寶剛剛滿兩歲。
路上,和孩子媽媽聊天,孩子媽媽一路上幾乎都是抱怨寶寶不好帶。懊悔生寶寶生早了,沒有了自由,孩子又調皮、鬧騰不聽話之類。確實,這剛滿兩歲的小姑娘是個女漢子,什麼都想碰,都想去“研究”一下,不讓碰的時候就是哭鬧,還會“罵人”呢!
小姑娘的行為表現也正是兩歲孩子“叛逆”的典型表現,不聽使喚、唯我獨尊嘛,這完全能夠理解,我也沒有覺得大驚小怪。
到了朋友家,孩子媽媽迫不及待地上了麻將桌。孩子在旁邊叫媽媽和她一起看卡片,媽媽不願意,麻將太吸引她了。可是孩子又在旁邊吵鬧,孩子媽媽便從口袋裡掏出手機遞給孩子,孩子拿著手機走到旁邊坐下來,熟練地刷起抖音……
快開飯了,麻將散桌。孩子媽媽這才想起坐在角落刷影片的寶寶,這個時候,寶寶已經刷影片快兩個小時了,沒有間斷。
我有點看不下去,跟孩子媽媽說:“孩子太小了,還是別讓她接觸太久的電子產品了。”
孩子媽媽笑了笑,一副很無奈的樣子:“我也是拿她沒辦法,不曉得哪那麼喜歡玩手機。”
難道孩子天生就會沉迷於手機嗎?很顯然不是,也不可能。
就拿這位兩歲的寶寶來說,她的首選並不是手機。她渴望媽媽的陪伴,希望媽媽和她一起看卡片,可是媽媽拒絕了她,還把她推向了手機。手機代替了媽媽陪伴她,她不該開心嗎?
如果媽媽選擇和寶寶一起看卡片,孩子就不會“被迫”地和手機待在一起了呀!
沒有天生沉迷於手機的孩子。如果孩子和手機太親密,家長或許應該反省一下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