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西方也有“spare the rod, spoil the child”(省了棍子,慣了孩子)這樣的諺語。

確實,體罰孩子是最簡單有效的管教方式,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帶來的後果卻是人們無法想象的。它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而且它導致現在有的孩子很小就有暴力傾向,一碰到問題就喜歡用拳頭說話,最終使事情變得不可收拾。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國際不打小孩日”這個節日。這個節日發源於美國,最早是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在1998年發起的。它的英文名稱中“spank”一詞俗稱“打屁股”,所以也有人將其譯為“無巴掌日”或“拒絕體罰日”。這個節日旨在告訴所有父母,在每年的4月30日,無論孩子如何淘氣、不聽話,父母都不許體罰孩子。

可能有的父母會說:“這是外國的節日,並不一定適合中國家庭,我家孩子調皮得很,一天不打就上房揭瓦。”而且大多數父母認為,當孩子做出一些不良行為時,父母對孩子進行懲罰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的。但即使這樣,也要講究適度原則。而且,父母可以用一種更加溫和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同樣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下面是一位外國父親分享的案例。

有一次,我的兒子馬克向我借一件藏青色的毛衣,因為他認為,我的這件衣服和他的牛仔褲很搭。我告訴他:“可以借給你,但你要好好地愛護它。”結果,一週以後我想起要穿那件衣服的時候,竟然發現它藏在馬克房間裡一堆髒衣服的下面。而且,毛衣後面蹭了好多粉筆灰,衣服前面也被濺上了肉醬。

我快被他氣瘋了,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如果馬克現在在我面前,我一定會告訴他,我要把週日棒球比賽的票給別人,不和他一起去看了。

馬克回到家的時候,我已經平靜了許多,但還是很生氣。他向我道了歉。一星期後,他又來找我借衣服,我直接就拒絕了他:“不行!”沒有對他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教,因為他很清楚這是為什麼。

過了一個月,馬克因為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又向我借格子T恤衫。我告訴他:“我需要一份保證書,以確保我的T恤衫在歸還時完好無損。”晚上,我發現了馬克留在郵箱裡的紙條,上面寫著:“親愛的爸爸:如果您把T恤衫借給我,我會想辦法不弄髒它。我不會往黑板上靠,也不會把圓珠筆放在口袋裡。吃飯的時候,我會用餐巾紙把它遮住。”

他的保證書讓我很滿意,因為他已經肯花心思寫下保證書,那他應該也能做到。

果然,第二天晚上他就把T恤衫還給我了,上面乾乾淨淨的。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教育孩子,方法有很多。只要用對了方法,不打不罵也能教出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生應當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孩子更不例外,他們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也是不斷改正錯誤、走向成熟的過程。請父母記住:犯錯誤是上帝給孩子們的權利,父母要做的就是,容忍他們犯錯,並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

10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打罵真的是“馴服”孩子的最佳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