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語言發育的科普問題很多,今天聊聊語言發育相關最密切的三個問題,需要父母及早觀察,預防語言障礙的發生,讓寶寶的語言領先一步,讓聰明的大腦率先運轉起來!

聽覺能力

聽覺和發音系統是語言發育最直接相關的硬體條件,理論上說,這兩個條件缺失,是很難得到正常語言發展的。

8個月左右,嬰兒可以識別各種聲音,甚至根據不同聲調作出不同反應。雖然幼兒的聽覺反饋與成人有很大差別,但這並不妨礙他們開始為學習說話儲備聽辨能力。

幼兒語言發展的起點,是語音的發展,語音的獲得有賴於幼兒的聽辨能力,因為聽辨能力會儲備大量的語音符號,進而把聲音符號轉變成自己的“語音規則”。因此,出生後的幼兒,進行聽力篩查顯得更加重要。

發音系統

0-6歲學齡前兒童語言啟蒙階段,說話口齒不清是個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1歲左右剛開始學會說話時,很多發音出現錯誤,b和p不分,“伯伯”變成了“婆婆”,L音聽起來像n音,“姥姥”說成“腦腦”或者“襖襖”。

很多發音動作都顯得笨拙,尤其是舌頭顯得不夠靈活,氣息也不足,常常導致很多發音的韻尾聽不清。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構音器官發育還未成熟,比如幼兒的舌頭與口腔不對稱,不協調,舌體相對較大,佔據了口腔的大部分空間,而且處於前伸位置,另外加上新生兒舌繫帶還未完全退縮,牽制了舌尖無法觸碰到上顎與牙齦處,很多舌尖音、舌邊音無法正確完成發音動作。

遇到了發音困難怎麼辦?儘管寶寶們知道發音的對錯,但有時也會偷懶,遇到困難發音就會自己刪減、替代,因此父母聽起來會發現很多發音錯誤,比如“蘋果”,發ping 這個音節比較費力,那就直接說“果果”,“大汽車”有時會省略成“大車”或者“車車”,有時候甚至直接用擬聲詞替換,比如“小鳥兒”會直接用“啾啾”的聲音模仿鳥叫,“小狗”會用“汪汪”替代。很多寶寶在幼兒時期都會使用大量的疊詞,除了父母的刻意引導外,一部分是發音困難的替代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孩子會在6歲前解決這些困難,所有發音都應該達到正確,並接近成人水平。如果有很多音不準,始終無法改正,最好去看語言病理學家,找一找原因。

語言節奏

幼兒語言發育階段,出現語言節奏問題比較常見,說話出現停頓、卡殼、重複等現象,父母可能沒有注意孩子的語言節奏問題,可能是因為這種現象很快就消失了,或者出現的頻率不高被忽視了,這與寶寶的自我控制調節能力有關。通常100個詞出現非正常中斷5次以上,父母才會注意到寶寶的口吃影響了語言表達。

兒童口吃的發生率其實很低,不到5%,而且大部分在學齡前都自發地恢復正常,只有很少一部分遺留到成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發現寶寶出現了罕見口吃現象時,需要分析一下,是不是發展性口吃,亦或是病理性口吃,發展性口吃屬於幼兒發育階段的正常現象,不必過於擔心,也不必給寶寶過大的壓力,因為語言表達與詞彙發展不同步時,都會出現口吃問題。隨著詞彙的增加、語言思維和邏輯的進步,這些問題都會逐漸消失。

如果孩子的語言節奏障礙越來越明顯,無法自行解決時,就需要考慮,是不是內部語言和外部表達出現了什麼問題,儘早諮詢專業人士,尋求幫助。事實證明,成人口吃的康復訓練比幼兒難得多。

7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犯錯沒必要揪著不放?父母的忍一時,會把孩子養成“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