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是一個文字繁榮的時代,文案、編輯幾乎是每個企業必不可少的槍手。每每看到宣傳頁面上,因為一個產品可以獲得的那麼些東西,都不得不花上幾分鐘想想這些東西從何而來。

當然,實物的東西看得見,減肥產品也可以通過體重變化來檢測其效果,那麼教育產品呢?

通過短暫的幾個課時,標榜十多項兒童可獲得的核心技能,我不得不對這樣的廣告報以100分的懷疑。

不可否認,一些課程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在思維邏輯的培養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此突破口,揮墨如土地贅述那許多的能力,在我看來就是個笑話。

作為家長,我需要什麼?很簡單,就是孩子能夠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件事情並不抽象,比如說,孩子在做錯題的時候,自己會想到其他辦法去解決;比如說,看到一個被踢倒的花盆,走過去扶起來;又或者是,自己的鉛筆斷了,能夠自己麻溜地削好,繼續做作業。

很多家長可能暗地裡偷笑,這些不是人之常情嗎,我的孩子早就會了。但是據我所知,還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在做了錯題之後,便隨它去了,因為馬上,老師又要佈置新的作業,之前做錯的題,也就那麼不了了之了。很多學校操場邊,滿是被撞倒的花盆,除非清潔阿姨去整理,否則可能一兩個周還是那個樣子。很多孩子的文具盒裝滿了鉛筆,不是因為鉛筆快寫完了,而是,已經一整天都沒有削鉛筆了,他需要等放學回家之後,爸爸或者媽媽細心地幫他削好,整齊地放進鉛筆盒......

是孩子自己做不了嗎?當然不是,而是他們都有很多的幫手,自己自然不需要去想解決的辦法。

再來說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孩子之間相互打架。這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我這邊闡述兩個案例:

小賈因為和同學打架,回家後氣呼呼地和爸爸說,“我要一把刀子,我要把打我的小劉殺了。”

爸爸冷靜地說,“你既然想好了,為什麼不這樣做呢?來,我給你一把刀子,你去吧。”

小賈這時候知道爸爸表面上讚許,但是實際上是給他出了一道難題。

“爸爸,我只是隨口說說。”小賈趕緊溜回房間,後面再怎麼打架也不敢再說出那樣的話。

小乙剛剛上幼兒園時,老是和父母反應有同學打她,父母每次都到學校去,找動手的孩子或者孩子家長評理。後來,小乙高速父母老師也打她,父母又多渠道給這位老師施加壓力。再後來,小乙說大家都不理她了,連老師也不理她。父母這次鬧到校長辦公室,還請來幾個記著,要揭露幼兒園對她女兒的所作所為。

老師哭著說,自己從業十年,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孩子之間磕磕碰碰很正常,但是家長非要拿著每一件事情反覆追究,她壓力實在太大,已經和學校申請調崗。

第一個案例裡,顯然小賈是一個知道受了欺負和委屈,需要做點什麼的,但是父親變向地讚許,讓他自己去反思那樣做是否合適,父親把決定權交到他手上時,他反而知道了分寸。

第二個案例裡,父母干涉得太多,事事包辦,在我看來,他們的女兒只學會了告狀。每天只會去記住別人多自己的不好,一點點事情就需要父母出面來討要個說法,別人必須和她道歉。雖然家裡條件一般,但是父母可以放著工作不管,一定要爭個對錯,女兒儼然是個小公主。

且不說第二個案例裡,是否小女孩真的是每天被人欺負。就她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略感擔憂。如是下去,即使她換個環境、換了學校,甚至在任何一個圈子裡,都是沒有辦法立足的。她不會去想辦法處理人際關係,也不懂得在矛盾爆發時,如何自己應對,她不可能永遠是個孩子,父母總不能為她評一輩子的理。

記得我自己的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自己不小心劃破了手指,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去藥箱找創口貼。這是因為他的爺爺奶奶在手指受傷時是這麼做的。這大概是孩子在最初最單純的學習階段獲得的生存技能。它可以很直接、很實用。那麼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變得依賴,能不自己動手的就一定是開口找人幫忙?這一點值得所有家長思考。

這幾年,非常流行一個詞“暖男”,什麼樣的男孩子可以獲此殊榮呢?我想不外乎,知冷知熱,懂得以別人喜歡的方式去和人交往。日常中積極向上,不賴皮推諉,能一舉之勞的事情就不會等別人動手。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自己的孩子正是這樣的人:看到別人搬不動了扶一把;看到別人忘記的事情,自己默默做好,他將是多麼暖心的孩子。

而我這裡所說的,對孩子的期待還沒到這麼高,我所希望的,是我們能按照可以解決自己身邊問題的標準來培養孩子,他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已經很叫人滿意。

同理,對於我們成人來說,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讓身邊的人變得輕鬆。不給人添麻煩,積極主動去了解生活的瑣碎,懂得去處理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也是一個人醉核心的素養。

希望,我們都能用好自己的雙手,也教會自己的孩子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大家都能騰出手來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見人羞澀、認生?三個小步驟,孩子活潑自然,大人倍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