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門,都羨慕他外向活潑,和大人說話不怯場,和比他小大的小朋友都能玩在一起。同伴的孩子怯生生的。
孩子天生如此,不能改變嗎?
這種心思比較細膩的性格稱之為藍色性格。目前我家孩子表像是什麼顏色性格呢?紅色?不是!他的底色也是藍色性格。半年前的她也是怯生生的,在家裡混世魔王、說一不二,一出門見到誰不敢言語。就像現在,如果是她身體不好的時候也是會“內向”。
在這一方面我不焦慮。是因為有一次他爸爸問他為什麼在幼兒園裡和老師同學不熟。他回答慢慢來耶,非常淡定,沒有任何侷促不安。證明他不認為他自己不該得到喜歡。也不認為同學老師針對他。他的內心是豐盈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第一學會的就是尊重,尊重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隸屬於我。他有他自己的成長軌跡和發展的可能性。作為父母提供愛的土壤,和很明顯的對錯界限,其他的就是陪伴了。
半年一年的他不和別人交流,比不上別的小朋友活潑好動,我不會像別的父母臉上那麼有面子。我依舊覺得是正常的,再普通不過了。即使他一直是這樣的很敏感的藍色性格,我也是接受的,他就是他。
有了父母無所期望的愛之後他反而放開了,有時羞澀,有時調皮搗蛋。沒出格的事情隨他去吧!
第2個方法是練習,像大人面試之前提前演練一樣。如果晚上我會帶她去吃婚宴,會提前告訴她大約幾十個叔叔阿姨。他們都是媽媽的同事。他們會帶幾個孩子,孩子多大,男孩還是女孩,比他小還是大,到時候可以一塊兒玩兒。孩子進去之後不會突然見這麼多人而嚇一跳。我們去吃飯是因為一個同事阿姨要結婚。什麼是結婚呀?就是爸爸媽媽拍的婚紗照一樣,一會就在一塊了。就和姑姑和姑父結婚一樣嗎?對的。
開始的時候也是怯生生的不會和別的小朋友一塊玩。這樣的環境去過2~3次左右他就會找熟悉的夥伴玩兒。
全程注意力一直在他身上,關注他的一舉一動。他知道在這種環境下父母是在意他的,他是安全的。當他想和小朋友溝通怯生生的,我假裝沒看到他的不自在,找一個機會讓兩人鏈接。有了開場,慢慢磕磕絆絆就順了。
要和某個同事見面,提前告訴他具體情況。你可以說阿姨好,他小聲嘟囔阿姨好,兩個人像是玩遊戲一樣,一直在說阿姨好阿姨好。到時候他未必會說但是會有說的可能性,說不說從來不批評他,只是表揚他。慢慢的順其自然了。
三是榜樣的力量。一次在超市碰見同事女兒,大聲的對我說阿姨好,小姐姐成為他的榜樣。在模擬情景時加一句,像那個小姐姐一樣,他會有滿滿的動力!
接受他本來的樣子,陪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