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生了女兒,感覺自己內心的公主夢又被喚醒了,就是忍不住想打扮她。
扎個馬尾、羊角辮、沖天辮,各種蝴蝶結,可可愛愛的。
園寶媽還發過各種自帶仙氣的蘿莉編髮教程,羨慕的我再也不給娃理髮了,天天叫嚷“頭可斷,血可流,長髮一定要留!”。
可是長輩就很不情願,看著影片一臉擔憂:“這孩子留這麼長的頭髮,得消耗掉多少營養啊。娃正長腦子的時候,你就不怕跟大腦搶營養?叫我說趕緊剃了吧,還能讓這一頭黃毛變黑點。”
我滴媽耶,您老不開口還好,一開口簡直是”養髮錯誤觀念大集合”啊。
於是我就一個一個跟我媽掰扯起來。
頭髮是“死細胞”,留多長都不會再消耗營養
在我老媽的觀念裡,頭髮就跟地裡的草一樣,是有生命的,時刻在消耗營養保持“活著”。
頭皮就是草下面的土壤,身體健康,頭皮“土壤肥沃”,頭髮就順滑濃密。
反過來,頭髮枯黃細軟,就是頭皮“土壤貧瘠”了。把頭髮剪掉,讓頭皮休養生息,養肥了再長出來的頭髮就健康。
嘿,別說,這套經驗遷移居然能自圓其說。
可本質上頭髮和草不一樣啊,頭髮是沒有生命的!
我們都知道,每根頭髮根都長在毛囊裡,毛囊裡有角質形成細胞,細胞會長大變形,然後死亡,同時釋放出角蛋白,包裹著一束束死去的角質形成細胞,被更多的死細胞頂出頭皮,然後就是肉眼可見的頭髮。
角蛋白是和手指甲、腳趾甲一樣的成分。
頭髮本質上就是一堆死細胞和蛋白質混合物,沒有新陳代謝活動,哪還需要啥營養?更不要提和大腦搶營養了!
留再長也頂多就是沉一點點而已。
那剪短再長出來能變黑變濃密嗎?
理髮確實能刺激頭髮長得快,但是它決定不了髮質、髮量。
髮質、髮量由基因、營養決定。
你看網上小寶寶髮量多到爆炸,那都是天賦異稟。
日本一個小baby,因為頭髮多走紅
現在看著寶寶頭髮很黃很稀,別急,再等等看。因為,對大多數寶寶來說,出生後,都要經歷一個由密到稀,再由稀到密的發育過程,而這個過程一般會需要三年的時間。
剛出生的時候頭髮看著較為濃密。
到了1歲左右頭髮會變得比較少,顏色也可能變黃。
之後到2-3歲時,頭髮會再慢慢變黑,並且濃密起來,最終成為基因、營養決定的樣子。
想改善寶寶髮質的,可以從營養角度入手。
寶寶能和大人一樣吃飯以後,食物清單中記得有這些:彩椒、菠菜、草莓、牛油果、雞蛋、大豆、杏仁、瓜子、紅肉、肥魚、生蠔、蝦,以補充維生素A、B、C、D、E,鋅,鐵,生物素,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
這些營養就像原材料一樣,可以在毛囊這個工廠裡合成更健康的頭髮。
至於我老媽那樣的說法,就別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