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事情起源於這張圖片。

前兩天,有人把這張圖發到了群裡,本以為大家“哈哈哈哈哈”一番就結束了,沒想到卻勾起了大家關於小時候一個共同的回憶:捱打

有朋友把這張圖發給了自己的媽媽,本來想著可能會得到一些不一樣的安慰,結果,媽媽回覆她:也是哦!

朋友,卒。

我看到這張圖的第一反應除了“哈哈哈哈哈”以外,就想到如果我發給我媽,她大機率是要先否認的——我什麼時候打過你!

等我一二三四詳細跟她回憶一遍以後,她就會不服氣地說:“還不是你那個時候不乖!”

我:哼!罷了罷了。

而且我媽打我的時候,90%的情況下都會選擇同一種方式——拽著胳膊踢屁股。

據我媽解釋,拽著胳膊是為了防止我躲,踢屁股是因為屁股上肉厚,我沒那麼疼。

至於剩下的10%,基本隨機分佈在用手指戳腦袋、戳胳膊、戳後背等等一切戳不爛的地方。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就是我上幼兒園大班那年,我媽懷著我弟,到了孕後期基本就不再騎著腳踏車接我放學了,所以有時候會讓我自己走回家。

一連好幾天,我媽都發現放學好久都不見我回來。有一天她就讓我爸偷偷躲在學校門口,看我放學以後在做什麼,為什麼回家那麼晚。

結果,被我爸發現,好傢伙!出了校門不回家,在門口的小零食攤上挨個兒轉!這個摸摸,那個看看,在兜裡沒錢的情況下,愣是把校門口那七八個零食攤轉了個遍。

(畫外音:看來從小就喜歡window shopping。)

結果我爸多損吶,他看完以後都不順道接我回家,自己偷摸先回去“告密”了!

等我大搖大擺走進家門時,我媽拉著臉朝我走過來,邊走邊問:“你怎麼回來這麼晚?幹嘛去了?

我那個時候也完全沒想著要撒謊,可能因為壓根沒覺得window shopping有什麼錯吧,就懵懵地說:“沒幹嘛啊,一放學我就回來了啊!

結果我媽一個箭步上來,拉著我一隻胳膊就開始踢我屁股,邊踢邊罵:“我叫你撒謊!還說沒幹什麼!你爸在校門口看到你放學在那些小攤上挨個逛!有什麼好逛的!你一個小孩子,放學不回家,有什麼好逛的!

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爸竟然能幹出這種事!夥同老婆,監視親生女兒,還告密。

完了,親子關係就此毀於一旦。

更可惡的是,我爸看我媽踢我,居然無動於衷。

唉,幼小的心靈就此傷痕累累。

說起來,我小時候我媽真正打我的次數確實不多。第一我很少搗蛋,第二就算偶爾考試沒考好,還沒等我媽開口,我自己先哭得梨花帶雨。

所以很多時候“一陽指”戳戳戳,多半是因為有些小事兒在我媽看來我屬於“說不聽”,越說越來火,然後就……情不自禁?

因此在我的印象裡,父母如果要打孩子,應該也都是差不多這個級別的吧!

有朋友說“你這樣被拽著踢,還不如一個巴掌扇過來還能躲。”

我聽到還是蠻驚訝的,因為從小我媽就跟我說:打人不打臉

所以我從來沒有捱過巴掌,並且我一直認為扇耳光是一件侮辱性極強的事情。

我本來很好奇真的有一般媽媽(非社會新聞上那種)會打孩子的臉麼,結果群內有人說“真的有,我就是”。

而且更離譜的是,那個朋友還不是小時候捱打,而是已經當媽媽的她因為在孩子發燒時沒有及時喂退燒藥,就被親媽甩了一耳光!

朋友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怎麼也想不到三十多歲的她,居然還要被親媽扇耳光。

總結起來,其他人小時候捱過的打包括但不僅限於:揪臉、揪耳朵(這位媽媽的物理學得不錯)、用衣架打、用擀麵杖打、用細竹條打、用鞭子打……

嘖嘖,我們這悲慘的童年喲!

不過印象中,我媽好像也沒有拿工具打過我,她的理由是:拿東西打會不知道輕重,一不小心怕把孩子給打壞了,用手打她能自己控制力度。

不過話說出來,我從來不認為有什麼“科學地打孩子方式”。更不用說什麼“打你是為你好”這種老PUA了,簡直是為日後培養家暴者。

不打孩子是底線,成人沒有權利利用心理和生理的雙重絕對優勢,去對兒童施以各種形式的暴力。

我認為這應該成為每一個為人父母者的共識。

但同樣,我也不會簡單粗暴地判定:只要你對孩子實施了暴力,就會對孩子心靈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你就是一個不合格的父母。

那天在群裡聊到捱打這件事,對於我們或者我們以前的那些孩子們來說,簡直太尋常了!反而誰家孩子從來沒捱過打才稀奇呢!

其實我覺得捱打這件事,可大可小。畢竟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長期性的,即便捱過打,很多孩子在長大後也能慢慢釋懷,就像一開頭我捱打那件事,我大概跟我媽提過不下五次,每次我們倆都是當笑話來講的。

但真正不能讓孩子釋懷的是什麼?

是父母對於當初打孩子那件事現在的態度。

我相信假如父母在孩子提起當年捱打的事情時,能真誠地意識到確實不應該,確實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即便“對不起”三個字不出口,孩子在感受到父母這個態度時,也能在心裡一筆勾銷。

但實際上,很多父母在提起孩子小時候那些事時,依舊嘴硬,覺得孩子提起來是“沒事找事”,更不願意傾聽孩子的心結,不願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這,才是讓那些捱過打的孩子們最不能釋懷的。

親子關係可以是世界上最親密的一種連線,也可以在一些情況下變得極其陌生。

每一個孩子起初對父母都有著無限的信任和愛,而有些父母們用自己的無知和自大一次次地把這些愛消耗掉。

但其實,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永遠存在的。在電視劇《都挺好》結局的部分,當痴呆的父親拉著姚晨扮演的女兒的手說要去給她買卷子的時候,女兒哭到不能自已。

很多人覺得這個結局太“聖母”了,為什麼不讓女兒就此離開這個自私的家庭?

然而實際上,對孩子來說,不管父母以前做錯了多少事情,在父母真心意識到自己的錯並開始轉變的那一刻,孩子在心裡就已經原諒了他們。

父母和孩子就是這樣一條互相纏繞的線,人之所以謂之人,就是因為我們具備豐富的情感。我常常會望著兩個孩子出神:是怎樣的機緣巧合,才能讓我和他們倆在這個世界上建立起最親密的一種聯絡。

記得有一次,姐姐抱著我,把頭埋在我的脖頸間問:媽媽,你要是死了我是不是就再也見不到你了?

我聽完後眼淚嘩地一下子就出來了。是啊,我們能相遇的就只有這一輩子啊。

所以,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即便那些年我們都捱過打,但在心裡,對於父母依然有著深深的渴望和眷戀。

我們為人父母,不該辜負了這一份情感。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好的婚姻,最不好的是不好的離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