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的朋友小周這幾天很苦惱,她家寶寶小海今年3歲半了。小海總是喜歡把玩具帶到餐桌上來玩,有時候玩著玩著還會把飯碗碰倒。小周有一天實在忍不住爆發了情緒:“你要是再玩,我就把你的玩具全丟到垃圾桶裡!”

但小海卻不懼怕媽媽的話,仍自顧自地在餐桌玩玩具。小週一怒之下把小海的玩具全部沒收,小海便開始大哭大鬧,小周敵不過孩子的噪音攻擊只好舉手投降,這下不僅沒糾正孩子的壞習慣,還喪失了作為家長的威嚴。

實際上,上面所提到的情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屢見不鮮。類似“我都說了一百遍,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這樣的話在家長口中彷彿數以百計地出現,那麼為什麼孩子會這麼不聽話呢?

這是因為2歲半到5歲的時候,寶寶迎來第一反抗期,在這段時間內孩子因為自我意識的產生會變得難以管教。2歲到5歲是寶寶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是寶寶培養獨立意識的重要時期。父母在這一時期內一定要有策略地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形成獨立自主能力的同時也能愉快地接受父母的意見。

那麼如何引導這個時期的孩子呢?

威廉·格拉瑟在他的《選擇理論》一書中講到:“親子關係中,父母唯一能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因此,父母一定不要想著控制孩子,就算控制了孩子,孩子心理上會與自己越來越疏遠。父母永遠無法控制孩子心理上與自己的距離。”

作為家長,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親子關係中,父母唯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孩子是有獨立精神的個體。

即便是2、3歲的寶寶,也有自己的獨立思想和精神。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之上,雖然家長對孩子的“控制”是出於好意。但是如果把思想強加於孩子,反而會起到反效果。就像在燒熱的油鍋中加入水一樣,不僅無法相融還會反過來傷害到自己。家長要意識到孩子獨立自主意識的出現,及時採取相應的合適舉措,在保護孩子獨立意識的同時,又能讓孩子接納父母的建議。

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孩子成長擺脫父母的控制是一種必然規律,作為父母不可能讓孩子事事都遂我們心意。如果孩子每件事都要聽取父母的意見,最終會喪失自我做出選擇和判斷的能力。

我有一個朋友,他媽媽從小開始就事無鉅細地照顧他。有時因為我朋友想去同學聚會,他媽媽都會對他大發脾氣,久而久之,我的這位朋友就喪失了做出選擇的能力,現在不管做什麼決定都要先問媽媽的看法。家長要想讓孩子懂事聽話,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在把他們當作有獨立精神個體對待的基礎上提出意見,而不能事事包辦或者發洩情緒。

孩子的成長是走出控制的過程。

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實際上孩子的長過程也是父母對孩子逐漸放手的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懂得放手讓孩子獨立。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無可厚非,因為從十月懷胎到哺育孩子,每一個階段都離不開父母的控制。但是隨著孩子自主意識的出現,這種自主意識和控制慾會發生衝突,如果不妥善應對,未來親子關係將會變得緊張。

在所有親子關係中,父母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自己。只有控制自己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並且不強加自己的意願在孩子身上,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交流。那麼父母控制慾太強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危害呢?我們不妨接著來探討。

二、父母控制慾過強對孩子弊大於利。

逆反心理。

前幾天朋友小張和我說他們家小胖很喜歡往水窪裡面跳,褲子和鞋被弄得很髒,很難清理,小張難堪其苦把小胖罵了一頓。罵完後小胖不僅沒有意識到錯誤,反而變本加厲地往水窪裡面跳。這也是我們很多家長感到氣憤或者疑惑的事情,明明自己反覆說了不知道多少遍的事情,孩子就是不往心裡去。但是家長沒有想到的是,孩子心中也是同樣的想法,為什麼爸爸媽媽那麼煩,說了那麼多都在嘮叨一樣的事情。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超限反應”,應用到育兒環節中就是如果父母重視持續性地對孩子說同一件事,會引發孩子逆反心理的現象。並且逆反心理一旦出現,孩子就更加難以管教,這種影響還有可能會持續到孩子長大成人之後。

失去安全感。

父母控制慾過強的另一個後果是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溝通大師科裡·帕特森說,在對話中,如果發現對方不說話了,或者是情緒越來越激動,這就說明對話的氛圍已經沒有了安全感。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管教孩子,或者想方設法威脅孩子,那孩子就有可能會忽略掉家長的威脅。家長和孩子地對話要在有安全感的範圍內進行,這樣雙方才能互相聽取對方的意見。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如同失去養料的樹木,是無法健康成長的。

家長控制慾過強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那麼對覺醒獨立意識的孩子我們該如何管教呢?如何才能讓孩子培養獨立自主精神的同時,又能接受父母的建議呢?


三、家長如何教育引導孩子?

給孩子提供選擇。

家長要教育引導孩子,首先可以給孩子提供選擇。比如當孩子不想吃水果時,家長可以問孩子想吃橘子還是草莓呀?每次只能提供兩個家長可以接受的選擇,這樣在尊重孩子自主選擇權力的基礎上,也可以達到家長想要的結果。當孩子知道自己有選擇權力會感到被尊重,這樣做出的選擇也不會太費力。

讓孩子意識到選擇和結果間的關係。

其次,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選擇和結果的關係。比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小海,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可以給予他懲罰,比如在一定時間段內禁止他玩玩具。但是要注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小海了解到這是違反規則的後果,而不是家長肆意發洩怒氣後的決定。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還會養成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們明白規則的意義。

2歲半到5歲的寶寶們正處於自我意識養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內會變得難以管教。家長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力,讓孩子明白自己行為的後果。這樣孩子就能在保持獨立意識的基礎上,達成與父母的溝通。

————————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來說育兒 | 不與別人做比較,對孩子是最好的成長方式